第88部分(2 / 4)

小說:唐朝敗家子 作者:絕對零度

聞聽此言,狄知遜,尤其是狄夫人一臉喜色。能給皇子,尤其是皇帝鍾愛的嫡子伴讀,那可是莫大的榮耀,更有利於兒子的前程。

這種好事自然是可遇而不可求,而今話從晉王府長史口中說出來,自然讓他們滿懷希望。

謝逸見狀,輕聲道:“不過此事需要和諸位師傅商議,還得陛下應允准許,眼下是來不及了,等從薛延陀回來,再從長計議如何?”(未完待續。。)

第一八三章 薛延陀

信口開河,謝逸給自己的行為這樣定性。

李治或許確實需要一位伴讀,但目前並無明確的需求,至少沒人提出來。

不過想想辦法或許還是可以辦成的,李治在王府讀書頗為孤單是不爭的事實,有個伴讀是好事。

但此事需要幾位太傅贊成,還得李二陛下點頭應允,等從薛延陀回來倒是可以好好想想辦法。

畢竟狄仁傑是個好苗子,人才儲備早些做沒錯,狄知遜也是有作為的官員,頗得李世民重視;其祖父狄孝緒官至尚書左丞,狄家乃是幷州名門,出身還算不錯。如果再加上一番巧妙的說辭,成功可能性還是蠻大的。

雖說是信口開河,但狄知遜和狄夫人對謝逸卻多有信任,畢竟謝逸是晉王府長史,說話自然可信。

同時他們也是當真希望兒子能入晉王府伴讀,那樣可以得到當世一等一大儒們的教導,更容易接觸到皇室高層。

將來必定能夠得到晉王的提攜,如果再因此得到皇帝陛下的青睞,必然是前程遠大,著實乃可遇不可求的良機。

當然了,當伴讀也是要有付出的,某些時候多少要扮演點書童的角色,甚至可能受欺負。但付出與回報是成正比,甚至超有所值的。何況晉王殿下溫文爾雅,性格平和,兒子在王府應該不會吃虧。

所以自打一聽謝逸說起,狄知遜夫婦便滿懷期望,相當的期待。

龍首原惜別,狄夫人回家大概會更加慎重地教養狄仁傑,狄知遜和謝逸的態度也親近了許多,這對未來一段時間的出使大有好處。

就這樣,一行人離開了龍首原,沿著官道北上。前往千里之外都尉捷山,薛延陀真珠可汗夷男的汗帳設立在那裡。

這個地點究竟在哪呢?因為旁邊有條著名的圖拉河,謝逸才有了大概的推測,肯定屬於後世的外蒙是必然的。

在沒有飛機火車的年代,實在是遙遠啊,走上兩個多月實屬尋常。

自打大唐滅掉東突厥後,陰山之下的土地大概歸屬於大唐,那裡設立了許多羈縻州,大都由昔日的草原部族首領擔任地方官。

其中以和順郡王阿史那思摩為首,遊牧在大河南北。除此之外。大唐在定襄、雲中等地都駐有兵馬。

其中以駐守幷州的英國公李績,駐守靈州的江夏郡王李道宗兩支兵馬最為強盛,一東一西時刻提防著北方草原。

首當其衝要提防的便是薛延陀,這個部落應該是薛和延陀兩個部族融合而成,屬於鐵勒人的一支。

和許多遊牧部族一樣,他們最初很弱小,屬於處處委曲求全型的,最初臣服於西突厥,一度臣服於柔然。後來見到東邊的突厥人強大,也曾歸附。

不過他們和頡利可汗的關係卻不大好,頡利一度還曾派兵攻打薛延陀,但被首領夷男化解。

當此之時。登基不久的大唐皇帝李世民正打算北伐突厥,一雪昔年渭水之盟的恥辱。除了積累錢糧,訓練整頓兵馬外,也需要盟友。

敵人的敵人便是朋友。從古到今這句話都很有道理,本著這個原則,李世民派人與夷男聯絡。大唐和薛延陀結為同盟。

大唐給夷男可汗的封號,並暗中支援,薛延陀在一旁牽制突厥人,為大唐軍隊北伐提供幫助。

事實上,在戰爭的過程中,薛延陀確實起到了相當大的作用,夷男也被大唐冊封為真珠可汗。

然而“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這話也自古適用,尤其是在放在國家和國家的外交上。

東邊的突厥被大唐軍隊擊敗,頡利可汗被抓到長安,草原上出現了勢力真空,薛延陀人開始不安分了。

夷男以清掃頡利舊勢力為名,開始在草原上大肆擴張,趁機吞併收復了不少小部族。

草原上,人口和羊群便是力量的象徵,很快薛延陀的勢力便膨脹了,如今牛羊成群不說,麾下的控弦之士已有二十萬之眾。

其力量已經與昔年的突厥頡利可汗不相上下,算得上草原上的一方霸主了,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