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敬都是事實,更要緊的是他們曾經意圖謀害大唐使臣,此等挑釁大唐天威的舉動,絕對不容饒恕。
尤其是和謝逸交流過草原局勢與周遭形勢後,李道宗越發覺得麻煩,當前的局勢確實不大好處置。
李道宗輕聲道:“眼下本王會小心戒備,以防薛延陀趁機生事情,至於旁的,還是奏報長安,請陛下決斷。”
“王爺所言極是,此等要事當上奏長安,請陛下聖裁。”謝逸當即附和,關乎國家關係,開戰與否的大事,也只能由李二陛下決斷,別人自然是沒有資格,沒有權力做任何裁決的。
“至於你和狄知遜,且現在靈州稍作休息,若陛下沒有旁的安排,再派人護送你們回長安。”李道宗悠悠道:“而今距離新年已經不遠,無論如何,總要在元日前讓你們回到長安。”
“多謝王爺!”謝逸欠身施禮,心裡卻泛起別樣的滋味來,仔細算算離開長安已經四個多月,當真想念。
李道宗笑道:“別客氣,逍遙乃是我大唐棟樑,前些日子以為你回不來了,當真讓人惋惜。如今能再見到你等,本王甚是欣慰。”
“承蒙王爺讚賞,謝逸愧不敢當!”謝逸悠悠道:“王爺派人去長安,可否替在下送上一封向陛下問安的奏疏,順道給家中帶去一封書信?”
“當然可以,交給王府的侍從便是,你離家日久,想必家眷甚是擔憂,去封書信報個平安是應該的。”李道宗當即應允。
謝逸也不免暗歎一聲,按照李道宗先前的說法,初時大部分人都以為自己死在了薛延陀。那麼家中的杜惜君和鄭麗琬是否也這樣認為呢?這些日子,她們會不會過著以淚洗面的日子呢?
想到這裡,謝逸的心情便有些不是滋味,去書信報平安之事就顯得格外重要。
此時此刻,他終於清晰體會到杜甫所寫的詩句意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一點不假啊!(未完待續。。)
第二二一章 王欲興師
長安,太極宮!
一場北風之後,氣溫驟然陰冷了許多,天空還飄下了片片雪花,偌大的長安城頓時成為銀裝素裹的世界。
後庭的許多的嬪妃宮人見到積雪,紛紛意動,出門賞雪玩耍,歡聲笑語不斷。
李世民站在宮牆上看到這一幕,臉上卻沒有任何笑意,任由風雪灑落臉上的同時,心情還有些沉重。
大雪對後宮婦人、權貴子女而言是冬日的美景,但對尋常百姓,對國家而言卻並非什麼好事。
雖說是瑞雪兆豐年,但自打去歲謝逸那句“長安有貧者,為瑞不宜多”的詩句的傳開之後,這話已經不經常說了。
至少沒有哪個官員敢再以這句“吉祥話”來歌功頌德,否則很容易被士林或者百姓罵的狗血淋頭。
謝逸這話說的沒錯,大唐貧苦之人有很多,衣不蔽體,無厚衣,無暖室度的寒冬的百姓大有人在。遇到這樣風雪漫漫的日子,他們該怎麼過?
作為皇帝,不得不考慮這些事情,安定百姓,天下無飢寒才能稱得上聖明賢君。
戶部已經聯合各州縣行動,安撫賑濟窮苦百姓。沒別的,李世民的要求很簡單,那就是不能有任何一個百姓凍死餓死,長安京畿之地尤其如此,其他州縣也要按照情況完成,但凡有凍死餓死者,州縣官吏都是要問罪的。
但願下面官吏們能完成好!
還有便是……
李世民下意識望向了北方,李道宗上奏說謝逸和狄知遜未必已經遇難,仍舊有幸存的可能,已經在派人尋找接應。
得知此事,李世民滿懷期望,很希望能有所收穫。讓謝逸和狄知遜這兩位前程似錦的臣子平安迴歸。
與此同時,李道宗也稟報了薛延陀王子在邊境蠢蠢欲動的情況,讓人也頗為不安。
薛延陀人賊心不死,極不安分啊!
除了讓李道宗、李績和阿史那思摩加強防備之外,李世民更多隻能是關注,還有默默的祈禱了。
長安已經落雪。草原上的風雪必然更大,也更為寒冷,也不知謝逸他們……
這些日子,一雙兒女沒少為謝逸失蹤而淚汪汪,李世民看著實在是心疼。接到李道宗的奏報,他本來想告訴兩個孩子的,但話到嘴邊,李二陛下又咽了回去。
雖說有希望,但還是很渺茫。給的希望越大,失望也可能越大。作為一個疼愛孩子的父親,他寧願孩子一次傷心到底,而非時常傷心。
時隔多日,沒有訊息送來,想來李道宗那邊也沒有什麼緊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