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部分(3 / 4)

小說:唐朝敗家子 作者:絕對零度

遲早會發光,老天爺不會辜負有本事還努力的人,李績因為自己的軍事才能,先是擔任幷州都督,隨後成為通漢道行軍大總管,負責抵禦突厥。

貞觀三年到四年,草原上的東邊突厥遭遇了暴雪災害,一度向大唐服軟退讓,但李績認為如果讓突厥人獲得喘息的機會,遲早會捲土重來,再成禍患,所以必須要乘勝追擊,一舉擊潰突厥人。

所以他和當時的主帥李靖一道上疏朝廷,請求出兵追擊東邊突厥,得到了皇帝李世民的支援。

大軍全力進攻突厥,李績在此戰中立下大功。不僅徹底擊敗了東邊突厥,他的副將還親自擒獲了頡利可汗,立下蓋世功勳。

此戰之後,他本人爵封英國公,連兒子都得到恩蔭被封為郡公,可謂是位高權重,與李靖一道成為大唐軍中雙壁和超然存在。

不過李靖因為軍權太重,遭到了皇帝的猜忌,也不知是主動還是被迫,請辭歸家安養。閉門不出,幾乎再不公開露面。如此一來,李績便成為大唐軍中第一人,成為最拿得出手的柱國大將。

戰後李世民並未將李績留在長安,而是派駐到了幷州,掌控著六萬鐵騎。此舉主要是防備突厥、薛延陀,也有提防山東士族的意思,除此之外,興許還有一些其他不為外人道的意味在其中。

不過不管怎麼說。李績在大唐都是一號必須格外重視的人物,尤其是將來。別看現在房玄齡和長孫無忌風風光光,但是他們哪個善終了?而李績卻是壽終正寢,他死的時候。唐高宗李治還特意為其輟朝七日。如果不是後來他的寶貝孫子徐敬業起兵反武后,他們家應該還能風光很久。

高宗初年,長孫無忌權傾朝野,李治無可奈何之時把李績請回朝中平衡。長孫無忌不得已才有所收斂。

李治想要立武媚娘為皇后,長孫無忌等人堅決反對,李績只說了一句:此乃陛下家事也!

也正是因此。李治才能如願冊封了武皇后。由此可見,李績在將來舉足輕重的地位和影響。

李世民讓他待在幷州不回長安,某種程度也有將他從朝中紛爭中摘出來的意思,畢竟不管將來什麼人上位,國家都需要一位柱國大將,折損在內鬥之中不划算。

無論太子還是魏王,大概都有想要拉攏李績的機會,可惜他們根本沒有這個機會,也不敢輕易這麼做。

但李治則不同,他有著得天獨厚的條件,十三歲的年紀,暫時與朝堂風雲沒什麼關係,又是奉皇命前來河東,可謂是光明正大。

仔細說起來李治和李績還有些許淵源,李治遙領幷州大都督府,而李績是幷州都督府長史,兩人算得上是名正言順的從屬關係。

先前李績應該是在晉州處理民變之事,防止出現大規模的動盪,同時也等著朝廷派來的使者。但李治和謝逸卻過晉州而不入,估計也讓李績很惱火,這不,現在直接追到晉陽來了。

不過他能來,說明晉州的情況已經穩定,也就沒什麼好擔心的了。身在河東,同安大長公主生辰,王家肯定也給他送了請柬,李績前來拜壽也在情理之中。

今日太原王家也算是出盡了風頭了,一位親王,一位國公先後登門,在長安以外的地方,這是極為少見的情況,自然也格外榮幸。

因為李績的到來,謝逸終於擺脫了同安大長公主的“不安好心”,然後暫時被請到了一旁。李績到來,自然是要給老壽星拜壽的,至於自己,拜壽之後英國公肯定會來相見的。

這一等,便是很長時間,看來老壽星的談興很高,也不知有沒有和李績結親家的意思。那邊李治和王妍也算相談甚歡,處的很不錯。

也就在這個等候的時間,李績走了過來,沒有見到李治便直奔謝逸而來。拜見李治是必須的禮儀,但相比之下立即此刻最想見的人是謝逸。

眼尖一個相貌堂堂,英氣威嚴的中年男子快步走過來,不等開口,也不用旁人介紹,謝逸便搶先一步上前道:“謝逸見過英國公。”

“早就聽說過謝長史的大名,今日一見,果然年輕有為,果真不凡。”李績一開口便是很高的評價,也不知是真心還是純屬恭維。

“不敢當,不敢當。”謝逸連忙推辭。

李績笑道:“謝長史莫要謙虛,你在長安大名鼎鼎,家中兩個小子來信中對你推崇備至。闞稜那麼孤傲的人,也對謝長史推崇備至,還能有錯嗎?”

謝逸輕笑道:“闞大哥他還好嗎?”

“好著呢,放心好了,昔年我與他本就有些私交,加之還有你謝長史的面子,焉能苛待了他?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