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部分(2 / 4)

小說:唐朝敗家子 作者:絕對零度

“那好,這件事就拜託你了。”謝逸也對這個尚未成年的少年郎寄予了充分的信任,他相信整個有宰相之才的少年肯定能將事情辦好。

隨後狄仁傑便離開了謝家。進門的時候他是一個情竇初開的少年郎,出門的時候他已經成長為一個少年俊傑,註定是未來的宰相……

……

謝逸出宮的同一時刻,孫伏伽進了皇宮,去向李世民稟報已經審理的案情進展。

“李佑和陰弘智的說辭有出入?”

“是的,多次審問之後,兩人的說辭還是出現不一致的情況,還是有所出入。按照正常情況來看。應該是彼此竄供不夠仔細,細節有瑕疵的緣故。”

孫伏伽道:“相對來說。臣和謝學士都覺得陰弘智回答問題過於理智,李佑則過於機械,所以竄供的嫌疑比較大,他們的說辭恐怕未必可信。”

“如果是這樣的話,東宮是清白的?”李世民淡淡地問了一句。

孫伏伽不禁有些惶恐,連忙道:“這只是臣根據多年的驚訝推測的結果。沒有確鑿的證據,所以不敢向陛下保證……”

“這些朕還是知道的,你繼續加強調查便是了。”李世民擺擺手,心情似乎輕鬆了不少。

雖說沒有確鑿的證據,但李世民仍舊願意相信孫伏伽的這套說辭。願意相信李承乾是被冤枉的。

李二陛下似乎很樂於見到這個形勢,帝王猜忌之心讓他不得不疑心長子,但是從內心的感情上他是不願意相信嫡長子會謀反的。所以當有了這樣的佐證之後,他心裡反而鬆了口氣。

這就好……

如果真是如此,倒真的是冤枉了李承乾,對此李世民滿心愧疚,甚至在想著待事情了結之後該當如何補償嫡長子。

所以本來對東宮的些許猜疑,以及必要的揣測在頃刻間灰飛煙滅,些許監控措施似乎也不必要了……

不過這幕後到底是什麼人搗鬼,李世民對此深惡痛絕,他自然是要查個明白的。

就在這撥雲見日,即將見到陽光的時候,一個極為不好的訊息卻傳到了承慶殿——魏徵病了,沉痾突發,已經病入膏肓。

魏徵主管著門下省,是當朝首屈一指的重臣,且因直諫而揚名天下。這些年魏徵兢兢業業,難免積勞成疾,前些天身體已經有些不適了。

但皇帝詔命他前去東宮擔任洗馬,按照道理如果身體不適是可以換人選的,但是魏徵沒有推辭,更沒有拒絕皇帝的安排。

託著疲憊的病體進了東宮,前去輔佐太子李承乾。最近一段時間,東宮風雨飄搖,幾乎每天都處在風雨飄搖之中。為了穩定局勢,改變太子在皇帝和臣民心目中的形象,魏徵做了很多很多。

不過他認為最要緊的不是這些外部局勢,而是太子殿下的內心態度,如果這不能有所改觀,遲早會出事情,其他的什麼舉動都將毫無作用。

為此魏徵也沒少費工夫,但起到多少作用這就不好說了。正是因為內外張羅,操心這許多事情,這段時間魏徵耗費的心神太多太多。

偏生最近幾天,東宮有出了許許多多的亂子,魏徵難免操心,著急之下急怒攻心,結果……一下子就病倒了,且是一病不起。

經年累積的沉痾疾病終於在一個關鍵的時候一下子全部爆發出來,年老體弱。且憂心勞累的魏徵如何能支援的住?

以至於很快便病勢嚴重,甚至到了病入膏肓,隨時可能撒手人寰的地步。

當朝重臣,門下宰相,東宮師長,這樣的大人物病入膏肓。是必然會引起震動和些許影響的。

按照慣例,在重臣彌留之際是必須要奏報皇帝陛下知曉的,無論是事先心中有數,還是做出相應的人事安排都是必要的。

不過最緊要的則是皇帝前去探望,對臣子和其家屬而言這絕對是莫大的榮耀。

皇帝前去和臣子家裡探病往往是有門道的,一般都選在彌留之際,如果皇帝來過之後沒有死,反而會有尷尬,有人甚至不得不慘烈地自行了斷。

這種特殊的皇家恩寵。有時候當真讓人為難。因為皇帝登門探望的主要目的一方面是探病,另外一方面便是皇帝來聽重臣的遺言,有道是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大臣們臨終說出來的話往往非常要緊,且具有代表性和針對性,皇帝聽一下還是很有必要的。

當然了,皇帝願不願意去聽那是另外一回事,但必須要告訴皇帝。讓皇帝陛下有選擇的機會。

尤其是魏徵這種一生都在納諫的名臣,臨死一諫或許驚天動地。意義非凡。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