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有適當的人出來保李承乾,自己就有維護他的理由了。至於那些言之鑿鑿要殺了李承乾的奏疏,哼,李世民順手扔到了一邊,表情陰冷。
【馬上就要515了,希望繼續能衝擊515紅包榜,到5月15日當天紅包雨能回饋讀者外加宣傳作品。一塊也是愛,肯定好好更!】(未完待續。)
第四〇三章 謀儲之嫌
ps。 奉上今天的更新,順便給起點515粉絲節拉一下票,每個人都有8張票,投票還送起點幣,跪求大家支援讚賞!
皇帝的暗示當人有人看得懂,房玄齡和馬周這些主要的案件經辦之人心知肚明,在審理的過程中儘可能地為李承乾開脫。
當然了,謀反大案自然不能盡數開脫,但是減輕些許罪責是可以的。比如李承乾的謀反沒有造成直接的傷害和損失,沒有像李佑叛亂那樣導致整個山東一片紛亂。
此外李承乾本性純良,謀反是被侯君集、杜荷等人鼓動才會一時糊塗,反正只要是能夠減輕罪責的理由他們都找了。
總而言之,一切的努力就是想要保全皇長子李承乾,留住他的性命。但一時間,上書要求殺李承乾的人也不在少數,以至於爭執不下。
所有人都清楚,當前的爭執不是問題的關鍵,下月初一的大朝會才是關鍵時刻。因為在那場朝會上肯定要討論,廷辯,並最終確定李承乾的罪名,大有決戰意味的時刻,所有人都在等待著。
李泰在這件事上的態度很堅決,殺掉李承乾已經成為他的一個夙願,在他看來李承乾要是不死,他就會寢食難安。
只有李承乾死了,舊東宮的勢力才能全部倒塌,而這個過程正是自己建立威信的過程。
某種程度上,現在上書彈劾,要殺李承乾的都算是願意歸附到魏王府麾下,這背後是龐大的勢力和支援,對將來大有幫助。
一切的一切,最終目的都是為了謀取太子之位。當前這個討論還沒開始,那是因為李承乾謀反案尚未完結。
只要這件事塵埃落定,那麼一定會有人提議讓陛下早立國本,太子之位將會成為新的議題和朝廷下一件大事。
自己的出身再加上如今聚集起來的龐大支援。結果會怎樣?東宮儲位還不是囊中之物?
唯獨可惜的是晉王李治,芙蓉園的那次行刺竟然遭遇失敗,這讓他十分遺憾,甚至感受到些許威脅。
顯而易見,晉王府是有防備的,這才是最可怕的。
無論是防備著東宮,還是防備著自己,顯然晉王府是有危機意識,甚至是有所準備的。作為嫡出的皇子,其背後的勢力以及個人才能不輸自己的情況下。要說李治對皇位沒有任何企圖李泰是不信的。
如果是以前,李泰或許不會把這個顯得有些懦弱的弟弟當回事,但是現在他不敢這般輕率,該因為李治的背後站著一個人——淮陽郡公謝逸!
謝逸的能耐和謀略是任何人都不敢小覷的,外界不知道,但作為東宮謀反當日的親歷者。李泰很清楚當日若非謝逸的洞察力和臨機應變,結果會怎樣。
事後反過來想,自己毫無察覺,朝廷的三公九卿。甚至是父皇都沒有察覺到什麼的情況下,謝逸卻能快速準確地把握太子的陰謀詭計。
這個情況隱約有一丁點詭異,是謝逸未卜先知?顯然李泰是不會這麼認為的,肯定是他有全面的訊息來源渠道。加之本身洞察力比較敏銳,敏銳到了神乎其神的地步。
這些年謝逸一直是晉王府長史,對李治堪稱是悉心培養,那年帶著李治前去河東與定襄。讓滿朝文武看到了晉王殿下的膽魄和文武雙全的本事,讓所有人關注到了這個皇子的厲害之處。
不止如此,李治還迎娶回來一個太原王氏的女子。背後有了王家,甚至是整個山東士族的支援。
如今東宮太子被廢,儲君之位空懸,普天之下都眼睜睜地盯著新的太子人選。太原王氏和山東士族心中能沒有想法?如果李治能夠上位,那麼晉王妃王氏就是將來的皇后,母儀天下的,這應該是他們很希望看到的局面。
而李治也恰好是長孫家的外甥,那麼以長孫無忌為首的關隴貴族也完全可以考慮支援晉王,自己並非唯一選擇。
自己除了在朝堂上籠絡了一幫文臣之外,似乎不見得比李治的勢力強多少,何況晉王府背後還有個謝逸神出鬼沒。
遠在宋州的吳王李恪時至今日還沒有任何動靜,如果一旦新任太子之位開議,吳王李恪也會是個熱門人選。
這些事情讓李泰倍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