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教授略作思忖,然後說道:“我當然瞭解小徐,對這個劉浚如,我也有所瞭解,在省城他小有名氣。在他們這個年齡段,在經濟學方面有點小成就的,他們二人算是比較突出的吧。以我的眼光看來,他們都還太嫩,剛剛起步,也許十年以後,他們才會真正踏入經濟學的殿堂。但是,如果二人要比個高下,恐怕小徐比不上這個劉浚如。”
李智宏哦了一聲,“小徐比不上這個劉浚如?許教授何出此言?”
許教授道:“二人基礎不同,劉浚如一開始就是以成為經濟學家為努力目標而起步的,從大學到碩士到博士再到留學,一直在學習經濟學理論,他的基礎打得太紮實了。小徐學習經濟學,既非他所願,同時也是以成為一個教師而起步的,基本功打得不牢。劉浚如專攻微觀經濟學,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有明確的研究方向,研究的又是西方主流經濟理論,成功機率比較大。小徐是異想天開,是靈感型的,或者叫天才型的,他是想把宏觀經濟學與微觀經濟學融合起來,創造獨特的經濟學均衡動態理論,沒有現成的例子可以借鑑。研究學問是需要時間積累的,小徐是一把手,私人時間太少,所以說劉浚如還有時間優勢,他更有時間做自己的學問。”
李智宏思索著點了點頭,“許教授分析得很有道理,一個是走前人走過的路,大方向不會錯,即使成不了大家,起碼也能成為前人的繼承者。一個是走不是路的路,也許能成大家,也許一敗塗地,一事無成。很顯然,前者的成功率比後者更大。”
許教授道:“不過小徐也有自己的優勢,他的實踐和對現實問題的觀察、分析、研究,是劉浚如所不具備的,一個鑽在純理論世界裡的人,要想將自己的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是最最困難的,就這方面論,小徐要領先劉浚如十年。任何一個經濟學理論,要想得到承認,如果不能解決實際問題,都將貽笑大方成為垃圾,小徐的均衡動態理論雖然只是雛形,但至少比劉浚如的理論更容易被企業家們所接受。”
戴昌明微笑道:“我認為小徐還有一個優勢,他的岳父岳母都是經濟學教授,一位是宏觀經濟學,一位是微觀經濟學,正好是小徐的理論基礎。”
許教授謙道:“戴書記高看我們了,我們兩口子不過是教書匠而已,頂多是知識的傳播者,連紙上談兵都很勉強,就實踐來講,小徐早就甩我們十八條大街嘍。”
李智宏微笑著轉向了雲教授,“雲教授有自己的看法嗎?”
雲教授道:“有,我不同意我家老頭子的觀點,我認為小徐比劉浚如更容易成功。”
李智宏笑道:“好,請雲教授闡述。”
雲教授道:“我是教微觀經濟學的,也很推崇微觀經濟學,劉浚如的研究方向也正是微觀經濟學,但我看到了他的缺陷。一,劉浚如太注重理論,嚴重缺乏實踐,他只是一味主張微觀經濟學,卻不懂得用自己所學的理論解釋現實問題。二,劉浚如陶醉於自己的理論世界,就象俗話說的那樣,看得到別人的不好,唯獨看不到自己的不對。三,劉浚如的幾篇論我都看過,也可以說是研究過,我發現他缺乏創新精神,或者說不敢創新,這是經濟學家的通病,也是阻礙他成為經濟學家的最大問題。”
李智宏微微頜首,“雲教授請繼續。”
雲教授道:“小徐在大學四年沒有認真學習經濟學理論,這恰恰是他的優勢,以他的學習勁頭,他如果那時候很努力,他會比劉浚如學得更好。如果那樣的話,他會一頭扎進理論世界而撥不出來,會將自己框在裡面,頂多是成為一個紙上談兵的理論家。”
戴昌明道:“我同意雲教授的這個觀點。”
雲教授道:“當時為了討好我們兩口子,小徐是同時接受宏觀經濟學和微觀經濟學的,這是他的又一個優勢,因為他對別的理論沒有偏見。小徐能看到宏觀經濟學和微觀經濟學的優點,同時又能看到二者的缺點,這非常難得,世界上絕大多數的經濟學家,總認為自己的理論正確無比,總是千方百計地貶低他人的理論,小徐沒有這個毛病。小徐推崇前人的理論,但又不侷限於前人的理論,這是建立自己理論的基本前提,而劉浚如恰恰沒有這個前提。”
李智宏嗯了一聲,“說得對,青出於藍應該勝於藍。”
雲教授道:“確切的說,經濟學不是自然科學,並不是十分精密的科學,從這個意義上說,前人留下的經濟學理論,到現在為止有百分之九十以上已經壽終正寢。小徐的第三個優勢是先有實踐後有理論,他那篇論文僅僅是一個想法,如果沒有這十幾年的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