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浩東說:“有一個很好的辦法,我早就提出來過,可你們醫院方面不肯改啊。市第一人民醫院住院部,有兩層特護病房,共有七十二個房間,如果改成普通病房,至少能夠增加兩百張床位。你們完全可以這樣做,只保留一小部分特護病房,其他統統改成婦產科專用普通病房,以前的老規矩改一改,一般的退休幹部,不允許入住特護病房,自己花錢也不行。”
“梁院長,你們婦嬰醫院的新辦公樓去年竣工投入使用,高達十二層,第九層到第十二層是空著的。在你們新辦公樓與住院部之間,是有天橋相連的,你們完全可以將第九層到第十二層改成住院部,我粗算了一下,那至少能增加一百五十張床位吧?”
“此外,你們兩家還可以挖掘其他潛力,比方說將普通病房改成臨時產房,適當鼓勵產婦提前出院,錯開剖腹產孕婦的時間安排,等等。對我市的另外五家醫院,也應該學習第一人民醫院和婦嬰醫院的做法,我建議市衛計委派幾個工作小組下去,一邊調研,一邊解決問題。”
衛計委主任方芳問:“措施不錯,難道就這些?”
徐浩東笑著說:“方姐,我知道你是想說錢。我市醫療系統進行新一輪改革以後,各家醫院的資金都很緊張,難以拿出錢來完成上述整改。我代表市委市政府表個態,特事特辦,你們回去以後馬上做出計劃和預算,你們需要多少錢,市財政就給你們報銷多少錢。”
方芳點了點頭,“這還差不多。”
徐浩東問:“兩位院長,透過上述整改,婦產床位緊張的狀況可以得到緩解嗎?”
劉玉如說:“抓緊時間整改,資金又能及時到位,一個月內就能見到成效。”
梁愛琪說:“透過上述整改,全市七家醫院能增加六百到八百張床位,再有監時加床,基本上就能解決床位緊張的問題。”
徐浩東問方芳:“方姐,市委市政府對每個常住人口產婦補貼三千元的政策,女方產假二十六週,男方產假四周,你認為怎麼樣?”
方芳點著頭說:“好,這個政策能鼓勵生育,要說有什麼不夠的話,那就是補貼不夠,要是每個產婦能補貼一萬元就更好了。”
徐浩東笑了,“我的方姐啊,去年常住人口產婦一萬七,今年怕是有兩萬五吧,兩萬五產婦,市財政需要支出七千五百萬啊。方姐你別忘了,全市一到八歲的小孩有十三萬多,他們每年每人能領到一千元,市財政需要支出一點三億。兩項相加,就是整整兩個億,佔全市財政總支出的百分之二點五,就目前來說,這個百分之二點五已經很不少了。”
方芳起身說:“行,不難為你了。”
徐浩東討好說:“我請方姐吃飯?”
方芳直接打臉徐浩東,“徐摳門,當副市長時敢在餐桌上公開打包回家,我吃了你的飯,怕你會心疼半個月呢。”
說罷,揚揚手,方芳帶著劉玉如和梁愛琪揚長而去。
辦公室裡,只剩下徐浩東與閻芳、李瑩和陶書蘭三位女領導。
徐浩東鬆了一口氣,坐下來問道:“這方老太太是怎麼回事?她哪根筋搭錯了?我主張取消大部分特護病房,她是最反對的,今天怎麼提都不敢提了?”
閻芳笑道:“事實教育了她唄。方老太太到市七家醫院的婦產科轉了一遍,發現人滿為患,產婦床位都預訂到了明年一月份,就坐不住了,思想彎子也就轉變過來了。”
徐浩東點著頭道:“這就是方老太太可愛的地方,當年嚴抓計劃生育,她是衝鋒在前,身先士卒,還連續十三年當選全國計劃生育先進個人。現在鼓勵二胎,她也是用實際行動積極響應,所以,只要她本人願意,市衛計委主任這個職務,可以讓她一直幹到退休。”
陶書蘭好奇地問道:“浩東書記,好像,好像你有點怵這個方老太太,這裡面有什麼故事嗎?”
“哈哈,有故事,太有故事了。”徐浩東笑著說道:“我是一九八一年出生的,當時的計劃生育政策已經開始了,而且在黨員幹部和城鎮居民中,已經是相當的嚴格。方老太太那時風華正茂,巾幗不讓鬚眉,二十出頭就當上了縣計生委的科長。當時的五一八軍工廠還很興旺,與雲嶺縣並無橫向聯絡,唯獨計劃生育卻歸雲嶺縣管轄。按照政策,我上面有個姐姐,我爸是黨員還是軍人編制,不能再生二胎,但我媽是農業戶口,又是少數民族,可以生育二胎,總而言之,屬於可生可不生。我媽懷孕後,那方老太太就經常上門做工作,動員我媽把我打掉,直到我媽懷上我六個月以後才罷休。據我媽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