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92章 四面八方(1 / 2)

小說:權力之門 作者:溫嶺閒人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辦公樓的建設興起了一股黨政分開熱,黨委和政府各自擁有獨立的辦公樓。當然,鄉鎮一級是不可能把黨委和政府分開的,因為就那麼幾十號人,頂多也就上百人,上級不會同意你搞兩個辦公樓。大興土朩興建樓堂館所,大多發生在縣或縣級市,因為這一級的財政有更大的自由度。

黨委和政府的辦公樓一般有三種形式,一種叫黨政分家,各處一樓,你看得見我,我看得見你,但各擁有一個獨立的辦公樓。海州市西河區就是這種形式,區委辦公樓和區政府辦公樓就隔著一條小河,小河上三座小橋相連。但奇怪的是,自從十幾年前西河區的黨政兩個辦公樓建成後,書記和區長就從來沒團結過,期間換了六個書記七個區長,反正是一把手和二把手鬥得死去活來,其中一半的書記和區長被紀委最終請了去。

叧一種形式是分家分樓,但打斷骨頭連著筋,黨委和政府各建辦公樓,但卻緊緊地挨著,兩樓之間用天橋相連,既表示黨政分開,又表示黨政一家。徐浩東有兩個好朋友,九門市委書記丁茂盛和北寧縣委書記許馬東,他去過九門市和北寧縣,那裡的辦公樓就是這種形式,黨委辦公樓和政府辦公樓就象一對鄰居。

而云嶺市的黨委和政府卻同居一個辦公樓,而且所屬部門的辦公區還是混居的,與海州市其他縣區市的辦公樓都不一樣,而且只有一個名字,叫市行政中心大樓。雲嶺市的這個市行政中心大樓之所以一樓住兩家,是前書記莊子達的堅決主張,有人曾批評這是黨政不分,某些“訪問”過雲嶺市的“精英”,更拿此事做過文章。徐浩東卻很同意莊子達的主張,因為這能節約資源,將全市絕大部分的市直部門集中在一個大樓裡,部門之間的聯絡更為方便,能極大提高機關的辦事效率,同時節約大量的辦公經費。

有好處但也有壞處,政府那邊有事,黨委這邊立即就能知道,速度不亞於網路傳播。

代理市長李繼國和副市長吳俊奇,與常務副市長孔正豪和副市長陳修傑,因為對上報統計資料有不同意見而吵起來了。

十樓的市政府吵架,轉眼之間,十二樓的市委就知道了。

徐浩東一點都不急,市政府班子要是一團和氣,他這個市委書記會有所擔心,市政府班子有矛盾有衝突,他這個市委書記應該心裡高興。

讓徐浩東好奇的不是吵架,以及為什麼吵架,而是吵架的雙方,他總覺得哪裡有些不對。李繼國和陳修傑是好朋友,與吳俊奇卻有諸多不和,可李繼國卻聯合吳俊奇,陳修傑卻與李繼國反目,這裡面一定有什麼名堂。

徐浩東之所以不急,是因為他相信有人會主動來向他彙報的。

果不其然,午休的時候,市政府秘書長兼市政府辦公室主任姚興斌,拿著幾份檔案來到了書記辦公室。

拿著檔案只是藉口,是用來掩人耳目的,市政府辦公室主任,一般是很少與市委書記直接聯絡的,市委和市政府之間的來往,主要透過市委辦公室和市政府辦公室。

但是,作為市政府秘書長,又有很多機會來見市委書記,市政府的不少檔案,在下發或上報前,需要市委辦公室的聯合簽署,而市委辦公室要簽發檔案,必須有市委書記的親筆簽名才能蓋章。

徐浩東看了看姚興斌手上的檔案,笑道:“老姚,以後你可以直接找我,不用拿著檔案當掩護。”

姚興斌有些靦腆和侷促,“浩東書記,你是知道的,我剛來大樓上班,有些規矩還不知道呢。”

“哈哈,虧你還當過兵,拿出點軍人的氣魄來嘛。”

姚興斌跟著笑起來,心情也隨著笑聲放鬆了許多。

在這次市兩套領導班子的調整中,只有姚興斌一個人被提撥,而事先很少有人料到,堪稱一匹黑馬。

大部分人認為,姚興斌之所以能得到提撥,是因為姚興斌是南城街道辦事處黨委書記,而徐浩東的家就在南城街道,姚興斌是近水樓臺先得月。

可實際上,連徐浩東都沒有料到姚興斌會脫穎而出。

正式推薦姚興斌的人不是徐浩東,而是市委常委兼市人民武裝部部長常達林。

常達林和姚興斌都曾是軍人,這是一個原因,而主要的原因,還是那個棚戶區改造專案,常達林是棚戶區改造專案的總指揮,姚興斌是棚戶區改造專案的副總指揮,經過幾個月的一起工作,常達林已經瞭解了姚興斌,他認為四十歲的姚興斌,是個值得提撥的好同志。

不過,常達林也有自己的套路,在推薦姚興斌的時候,他先徵得了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