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3 / 4)

小說:迷徒 作者:老是不進球

句話不是貶義。

空際上,付出與得到從能量守恆的觀點也能夠得到,能量是守恆,那麼運動就是守恆的,一個物體慢了下來,必然是另一個物體快了起來,物質是守恆的,你得到了一個東西,必然是某一個物體失去了些什麼,你失去了什麼必然是另一個物體得到了些什麼,這就是有所得必有所失,有所失必有所得的理論基礎。先用理論解釋世界,再指導實際生活。 有且只有將理論用來指導生活,那麼理論才有意義。有所失必有所得這個道理還說明:得到一件東西的同時必然在失去某樣東西!一個東西現在看起來在‘得到’,但是也許若干年後再來看,這是一種失去。當巨大的‘得到’放在眼前的時候,要保持理智。不要被眼前的東西衝暈了頭腦而若干年後才來後悔。多沒意思!

一切看待事物的方法與解決問題的方法,都可以從世界觀裡得到,這就是為什麼我會花時間去講這個世界是什麼,這個宇宙是什麼,人是什麼。人是什麼?當然我講的只是一家一言,眾迷徒們可以選擇自己能夠接受的,摒棄自己不能接受的。每一個人眼中的世界都是不同的,如果有誰認為自己掌握了真理,然後想把‘掌握的真理’往世界人的腦袋上一套。再真也真不到哪裡去!知道了世界是什麼樣的,那麼自然而然就能夠在這個知道的基礎上發展一套認識的方法。這就是為什麼研究未知事物,第一步一定是觀察。所以有的人說你所得的全是空想,我要反駁,因為我用的是腦與眼睛得出了上述結論。第二點,應用才是最關鍵的,不管是我,還是迷徒們,不管得出什麼樣的結論一定要有用武之地。任何思想都必須要有實際的行為支撐。如果得出結論不能在實踐中應用,趁早扔了。本書的目的是讓迷徒參照我破局的方法,達到自己破局的目的,這是本書的核心,其外,就是給人灌輸一個理念,就是思行合一。如果有人覺得我只是在講一些虛無縹緲的理論,那麼這本書就太虛,本書承擔的罵名也多是由此而來;如果有人能夠將我講的應用到生活點滴中,把書中的“我”換成現實生活中的“你”,會感覺到一點都不虛。所以誇也誇得很厲害。總之,希望能對大家破局有幫助。

我這裡要引用一下‘失落’的書評:粗看之下好似節節都無關,結構很散,但是直到讀完才發現,書裡有一個世界!很高興他也能捕捉到我放了一個‘世界’在裡面,這就是這本書的精髓。不好意思,還要引用一下‘小鳥飛呀飛’的書評:從開始憂鬱人生已經有六個年頭了,其間也看過很多課外書籍,包括《蘇菲的世界》,史鐵生的全部雜文,還有一部分錢穆的書籍等,但從來沒敢想這個世界可以被如此細緻地而系統地剖析,讀完你的書,我感覺自己的知識體系已經很清晰,構架也很明朗了,真的很感謝你!(相信看得出來,他們對本書的評價是相當高的,好像有點自賣自誇的感覺…_…但這不是重點,)重點是他為什麼會評價如此之高?裡面出現了兩個重要的詞,“知識體系”“構架”這就是重點,本書本人打了一個框子,目的就是要建立起一個清晰的認知結構。很高興“小鳥”捕捉到了這個框架。所以本書的目的之一,是要迷徒們參照我打的框架,而理清自己的認知框架,去理清自己的認知脈絡。從而達到破繭的目的。理清了,繭就破了,沒理清,就被困了。而一開始我就知道,很多人抓不住這個“構架”,所以導讀裡我講了“自成系統,勿盯一點”,因為單看任何一節,都沒有意義的。同時也講了“通覽之前,忍住意見”,因為怕有人在沒有看到框架之前就忍不住嘰嘰歪歪,我比竇娥還冤呀我!可能很多人要看到這裡才知道我的良苦用心吧。還有一位朋友閱讀過後居然來跟我探討“時間”的定義,很佩服他的質疑精神,不過,捨本逐末,捨本逐末呀!這裡乾脆把話挑明,如果你看到這裡,還停留在“莫如冰對宇宙的認知(可以是書中任何觀點)是這樣的,但我認為是這樣的”這樣的層次上,趁早別看了,因為這種情形連本書的門都沒摸到!話說回來,其實罵與誇對我來講都無所謂,因為本書不是寫給自以為是的人看的,本人只會對一種人心生歉意:就是因為迷茫而對本書寄以厚望,看完卻無所得的人!但目前來看還沒有出現這類讓我歉意的人——那得有多迷茫呀!

這一節是這一章的最後一節,所以講講怎麼從世界觀裡得出方法論,方法論就是解決事情看待事情的方法,任何一件事情根據天平受力模型都是由無數的因素而產生的結果,展現在我們的面前的,也僅是結果罷了,因為我們看不到事情產生的因素,所以我們只能去推測這些因素,越是找到主要的影響因素,或者找到越多影響的因素,那麼我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