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的動物要吃力,而且當時那真的是弱肉強食,人放在那個時候真的是一種悲哀,看看現實世界裡的豬,在看看當年的我們,我們應該就是當時世界的‘豬’,人肯定是當時世界食物鏈頂端的存在口中最美味的食材,這樣惡劣的條件下,要想不被殺,就只有合作,放哨,群居,這樣的條件下進化出聯合圍獵,使用工具等就不奇怪了。人很強大,那是因為被屠殺出來的。可見,複雜的環境,惡劣的條件是人類進化的催化劑。這一點在當今社會同樣適用。很多人都說苦,很多人都說累,殊不知,這種苦與累正是讓人完善,完美,強大的催化劑。強大的人一定是經過這一惡劣環境的考驗的。誰不想偷懶?誰都想舒舒服服過日子,於是惡劣的環境就給我們了一個不得不努力,不得不勤奮的環境。這一個環境,是多麼的可遇不可求呀。所以有很多被挫折所擊倒而沉迷的人,殊不知這是一個多少巨大的機會放在面前。可以說,成功是苦出來的。為什麼失敗是成功之母?為什麼經過寒冬的小草更有生命力?這就是原因。
還有一個問題,人是直立行走的。解放了雙手,在其它學說裡面說人是在地上為了摘樹上的東西?至於人為什麼要放棄四肢,直立行走,我認為,人因為先天的條件,在自然界中本不應該有一席之地,但在被捕殺且經常被捕殺的過程中,我們偶然發現石頭比拳頭更有力,比如這樣一個場景,一個劍齒虎咬住了族群中的一個人(猴),人不可能一擁而上,只能在四周發出吼聲以震懾敵人,但問題是能震得住劍齒虎才怪,這時也許有個人(猴)就撿起了石頭向劍齒虎扔去,(這個動作就說明了人應該是由猴進化來的,只有在樹上生活,手才能進化得如此靈巧與靈活,因為樹上主要運用抓握能力,而在陸地,很多動物的手都進化成善於奔跑的形態如蹄形)劍齒虎被石子擊中,吃痛怒吼,眾人(猴)見有效,眾人(猴)紛紛效仿,劍齒虎吃痛逃離,這樣我們的祖先吃到了甜頭,分享這樣的經驗,以後見到敵人就向敵人投擲石頭,在禦敵的過程中,發現尖銳的物體會對敵人造成更大的傷害,於是學會了將石頭打磨成銳狀再扔,可能後來又發現棒子也是比較好用的武器,能達到手不能到達的長度,於是學會用棒子,像石頭一樣,將棒子磨尖,於是出現了矛,(有可能是先學會棒子再學會石頭,先後順序不重要)這個過程中,這些東西全都是需要手來完成的,手的功能從以前的摘食物與跑路變成拿武器做工具,也就是說,不得不解放雙手,因為手功能的轉變讓生存的機率變大,適合自然環境的法則。同時在這個過程中,大腦也得到了充分的發揮,人不得不思考!以人自身這麼弱的條件,怎麼樣才能不被捕殺,比如怎麼將石頭以更快的速度扔出去,怎麼將石頭打磨的更光更銳,怎麼去營救被追捕的同伴等等等等,這種思考的經驗經過一代一代的總結,最終人終於能打遍天下無敵手了,於是人開始思考一些以前沒有思考的事(有可能不是在人成為食物鏈頂端後才考慮的),如價值,比如為什麼敵人來殺我,比如將自己的巢穴裝扮得可人,這些人為了理解一切而產生思維活動,導致了意識的產生。(當然也許在成為食物鏈頂端之前意識就已經產生)當人能將思維抽象成虛擬的形象的時候,意識產生了。而我把這個過程強行用“我”的概念當作它形成的標誌。這個時候,真正意義上的‘人’產生了。
也許當有一天,獅子不用靠實際觀摩傳授捕殺技巧,而改用石子當獵物,虛擬的教授捕殺技巧的時候,新的智慧物種就產生了。同時有一點可以肯定,新的智慧物種必定會出現!當然很多人都以為人在新智慧生物出現並影響到萬物之靈的唯一性時定會將之滅亡,人不會給這種物種提供任何機會。所以新的智慧生物是不可能出現的。不過事實正好相反,人的捕殺正是這種物種走向成熟的最好條件。回憶一下人是怎麼成熟的吧!沒有動物捕殺人,人怎麼能成長?沒有天敵,就意味著沒有進化。(體現在社會當中就是:沒有競爭,就沒有進步)
同時我們可以得出,只有不斷的思考,意識才能產生。新的智慧物種的出現,一定是有外力促使它不斷思考。也正是這個原因,即使我們已經產生了意識,也仍需要不斷思考。因為人在人類社會中價值的體現並不是有無意識。而是有無智慧。
作者題外話:無圖的問題;請到吾部落格下載有圖版本。
第八節 通通訊 可以 握握手 免了吧
第八節 通通訊 可以 握握手 免了吧——關於智慧生物不唯一性的探討
到達人類這種層次,就會感到落寞,放眼星空,滿眼皆為死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