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講的知識點是重中之重,嘿,別說,有了這樣的轉變過後,大家的成績還真上去了。這樣,我們笑了,因為成績好,找回了自信;班主任笑了,又有獎金拿了;授課老師笑了,業績呀;家長笑了,養了個好兒女。多麼令人欣慰的場面呀。不過,如果我沒有看錯的話,當年在笑的,如今大多在哭。地震後回老家時常聽到這樣的事,講某某某的小孩才小學,才初中,天天泡到網咖裡,怎麼教也教不變。確實網路是個好東西,可惜,一是沒人引導,二是沒有自制(小屁孩一個,能有什麼自制),這樣下去可想而知,任其發展會成什麼樣子?聽說有15六歲的青少年,砍人搶錢只為上網的,悲哀,當然,我同樣不為這幾個小朋友悲哀,這是社會的悲哀。其實我還發現了另外一個悲哀,在我還單純的時候,我當時認為*門應該是冷門部門才對,因為,面向的物件是最沒有支付能力的學生,而事實卻是,教育變成了一個產業!我問過很多人,包括言談之中別人所透露出的資訊,幾乎是一致認為:*門油水豐厚。油水!這個詞放到這裡真是扎眼!更加諷刺!而更加諷刺的是,我對這指手劃腳,對那評頭論足,但我窮其心力也想不到一個改變現行教育的可行方法。而改變現行教育的方法有很多,但加上‘可行’的定語的話,我就哭了!
我有一個小侄子,六歲,嘻皮笑臉,不愛學習,偷奸耍滑,矇混過關。我教了他一句話:“沒有付出就沒有得到。”讓他給我背得滾瓜爛熟,讓人啼笑皆非的是,他居然對我說,他懂這句話。我告訴他,要懂這句話,快的話十年,慢的話二三十年。還有一次,路過網咖,他想去玩遊戲,我要他回答:“什麼是遊戲!”可能以6歲腦袋裡的裝的東西,回答這個問題太困難,我照樣告訴他,要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快也至少十年,慢的話二三十年。當然對於小朋友不應該過於訶責(這裡的“小朋友”並不單指年齡),實際上沒有哪一個小朋友能理解到為什麼回答一個問題卻要花幾十年,因為他們還沒有接觸到兩樣東西,一個是責任,一個是承擔!很多時候“溫室效應”是很可怕的,父母將風霜雨雪擋個一個不落,以期換來下一代的茁壯成長,殊不知,人,很容易學會依賴,卻很難學會堅強!家裡的紅臉太多,我只有唱黑臉,可能大家都想不到,一個6歲的小孩,能在晨跑中不休息地跑十里地,雖然他恨透了我。但我想說的,人的潛力與承受力往往是高於自我評價的。我讓他回頭看,問他相不相信自己能一口氣跑十里,他搖了搖頭,連自己都不相信他能,雖然我的‘侄兒養成計劃’因為我的“殘酷”而被‘直屬上司’勒令中止,顯然,在我的家裡,我已經被劃為“非人類”了。我不否認我的另類,但我還是要問一下:“教育下一代,何去何從?”同時我敢保證,總會有一天,他懂了這句話的意思的時候,他會痛哭流涕!
從微觀講,現在的我們失去了具體的價值觀,思想看似統一,實則不統一,這就需要人們有自己的修養觀念。儒家是提倡自我修養的,但把這些思想放到西方思潮,改革開放,思想自由的時代,好像有點突不出主題,或者是說,主題太多,讓人看花了眼,信法的有,信情的有,信佛的有,信仁的有,信自己有,連信洪哥的都有,如果中國現在就是這樣一副畫卷,假如你就是一個遊客,看了這副畫,不知道有什麼感想。也許不知道這副畫到底畫了個什麼東西。所謂仁都見仁,智者見智,但這個首要的條件就是你要是仁者,你要是智者,仁與智不是憑空跳出來的,是厚積薄發出來的。一套完整的哲學體系是必要的。不知道在哪裡看到過,好像是說現在的中華民族的哲學觀是支離破碎的。聯絡一下現實,好像就是這麼回事。再不加強思想教育,可能無數年後的中國就是隻有物質文明,沒有精神文明的地界囉。其實我知道中國為什麼會變成這樣子,原因其實很簡單,雖然我們都知道每頓要吃牛奶和麵包,只是因為有的人口渴,注意力集中到牛奶,有的人飢餓,眼光只瞄著麵包。
學無止境也是一過否定與再否定的過程。正如我們所知的,任何東西都有侷限性,任何理論都有缺憾,新的證據必然補充或者推翻舊的論點。這也是促使知識進步,理論完善的原動力。這些東西才是人類進步的根本。我們的世界是按照所構成物質所體現出來的性質,是客觀存在的,而我們本來就是存在的一種,所以我們要做的不是去改變,而是接受,應用與發現。這句話是我在以前說過的,如今再放到這裡。也不顯囉嗦。
既然我可以容忍任何人,以任何方式來決定他自己的人生,那為什麼我還要催促著大家學習呢?只是我急呀。一個不學習不進步的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