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點疼啊!”
眾人轟然大笑,覺得朱道臨太有意思了,而且朱道臨說笑話時仍然板著張臉,讓大家倍感有趣。
誰知徐弘基還不滿足,再次指向靠在碼頭邊上的兩艘蓋倫船:“我沒有火炮,你這兩艘船上的火炮先借給我,回頭我想辦法為你弄幾萬斤生鐵,不白要你的。”
“啊!?還不算白要啊?你老人家知道我那兩艘船上有多少尊大炮?兩艘船上共有60門新嶄嶄的長管銅炮,打碎稱斤都不止5萬斤,你老人家真好意思拿幾萬斤生鐵來換?至少也得給我60根五丈長的造船木料啊!”
朱道臨滿臉不甘地抱怨起來,再次引發陣陣笑聲,最後徐弘基自己也不好意思地笑了。
魏國公徐弘基和麾下將校嘻嘻哈哈好一會兒,才把專門為朱道臨挑選的水師上元千戶所副千戶徐文濤叫出來,送到朱道臨面前。
朱道臨連忙施禮相見,和氣地望著眼前身材高大、隆鼻深目的徐文濤:“聽世兄口音,似乎在北直隸生活多年了。”
同時魏國公徐達後人的徐文濤,客氣地解釋道:“愚兄曾祖父那輩就已隨中都飛熊衛調防京城,幾代人都在京城生活。”
“愚兄打小在京營中長大,八年前家父不幸殉國,愚兄承襲爵位,調往遼東廣寧中衛,誰知一敗再敗毫無建樹,去年因傷返回京城休養。”
“因為家母體弱多病,無法忍耐北方的寒冷天氣,在叔叔和京中諸多長輩照應下,於春節後舉家回遷金陵安居,愚兄也從京營調入長江水師龍江衛,在叔叔麾下混口飯吃。”
“囉囉嗦嗦幹什麼?道臨是爽快人,你說的越簡單,他越喜歡聽,用他的話說,時間就是金錢,你囉嗦一大通,該多少銀子了?”
徐弘基的幾句話玩笑,再次引發眾人一陣笑聲。
正在而立之年的徐文濤對堂叔徐弘基很敬畏,唯唯諾諾地行個禮,退後兩步垂手肅立,臉上沒有笑容,也沒有絲毫尷尬。
朱道臨暗暗生出警惕之心,覺得這個寵辱不驚心機深沉的徐文濤很不簡單,他這樣的勳貴後代出生在衣食無憂的京營裡,卻敢於前往與滿清軍隊長年對峙的廣寧中衛帶兵,而且一去就是七年,說明此人不但膽識過人,而且性格堅韌,只是不知道一起共事是否愉快?
若是勤奮忠懇,同心同德,朱道臨不介意徐文濤的深厚背景和出身,必將予以重用,若是想成為軍中的釘子,朱道臨絕對會毫不客氣地把他踢開,讓他從哪兒來的回哪兒去。(未完待續。。)
第一九一章 強軍之路
在隆平侯張拱薇的強烈要求下,朱道臨只好引領眾人參觀營房、營區,在整個參觀過程中,將校們個個連聲誇獎,眼紅眼熱,恨不得把這座設施齊全、各種物品應有盡有的軍營搬到自己的地盤去,卻沒有一個人從中看到朱道臨的良苦用心。
朱道臨很沉得住氣,等大家走完一遍,他把所有人帶到營房前的檢閱臺背後,指著三米高、兩米寬的青石板上銘刻的十條軍規,客氣地請大家提出寶貴意見。
眾將校看完後面面相覷,徐弘基驚訝地詢問朱道臨:“為何不用我大明軍規?”
朱道臨反問道:“大明還有軍規嗎?”
徐弘基一聽愣住了,若有所思的隆平侯張拱薇再次望向高高聳立的青石板,眾將校先後反應過來,緊張地看著中間的徐弘基和朱道臨,誰也不敢發出半點兒雜音。
朱道臨決定藉此機會給這些人上一課,他從十條軍規第一條“服從命令,聽從指揮”開始講解,以大明軍隊在太祖和成祖時代的強大與近幾十年來的迅速衰敗進行對比,逐一剖析其中的原因,聽得徐弘基和將校們面紅耳赤的同時也是深受啟發,更讓大家看到他朱道臨心中的雄圖大志。
眾將校正聽得過癮的時候,朱道臨話鋒一轉,無比自信地說出他要達到的階段性目標:“諸位前輩都是戎馬倥傯半輩子的高人,定能從這十條軍規和這片營房中,看到我朱道臨為重振大明軍威所做的努力……”
“我不敢說自己走的這條路子是唯一正確的,但我敢說,只要朝著職業化、正規化軍人的方向堅持下去,一年之後。上元千戶所1;500名官兵必將成為一支軍紀嚴明、作風頑強的新式軍隊,無論是訓練還是作戰,必能做到招之能來、來之能戰、戰之能勝!”
眾將校聽完後面面相覷,大多數都半信半疑,但沒人在這時候不識好歹胡亂開口質疑,偏偏徐弘基的心腹愛將程繼祖第一個跳了出來。
程繼祖上前一步。皮笑肉不笑地大聲問道:“道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