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部分(3 / 4)

小說:明末國色江山 作者:塵小春

把埋在家中地下的銀子整窖整窖的挖起來存入博孚錢莊。選擇半年至5年不等的定期儲蓄方式,換取3%—8%的年存款利息。

至此,大明朝誕生了依靠存款利息過日子的“食利階層”。

有本事有門路但苦於手頭資金不足的中小商人和作坊業主們,紛紛前往博孚錢莊總號和各分號,詳細瞭解貸款利息、期限和契約規則。

120多名作坊業主和中小商人在擁有抵押或者找到擔保之後,順利獲得博孚錢莊1年至3年期限的中小額貸款。月息為1。5%—2%,僅為大明各地錢莊最低借貸利率的30%,而且契約公平,條款清楚,引發社會各階層的強烈反響。

半個月時間不到。博孚錢莊南京總號和七個分號的貸款總額激增170萬兩銀子,而三個月來的存款總額迅速突破1;000萬兩銀子,達到了創紀錄的1;050萬兩,而且還在緩慢增長中。

七大分號每天下午五點,都要派出數十名全副武裝的侍衛,護送裝載白花花銀子的特製解款馬車,前往博孚總號存放,原本張德義開玩笑說恐怕永遠也裝不滿的博孚總號兩座地下銀庫,如今已經被白花花的銀子和金燦燦的黃金佔據了四分之三。

面對博孚錢莊資本擴張高速發展的大好勢頭,之前從未遇到過這等情況的股東們沒有感到喜出望外,反而是慌張失措,深恐存款太多貸款太少而導致鉅額虧損,群策群力加強放貸宣傳的同時,一致要求朱道臨幫忙出點子。

朱道臨聽到存款總額竟然超過千萬兩白銀後非常驚訝,經過反覆思考,他才明白這樣一個事實:

大明帝國其實並不是沒有錢,沒錢的是制度腐朽、貪婪敗壞的中央朝廷和各級衙門,是被文臣們利用聖人之言、被曲解的歷史和“煌煌大義”死死約束的皇帝!

大明朝也不是白銀緊缺,流通緊縮,而是全天下的財富基本都集中在了地主富紳和世家門閥的銀庫裡,在以工商業主和各級胥吏為主的中產階級手裡,整個社會的財富觀還停留在千年之前。

持有的黃金和白銀的人都藏著捂著以防萬一,絕大部分都沒有進入流通領域,越是亂世越是如此,而現在大明天災不斷,外有東虜扣邊,內有甘陝民亂流竄中原,正是亂世將起的徵兆。

朱道臨推斷,博孚錢莊堅固地庫裡的千萬兩白銀,不到金陵三百里範圍內現有黃金白銀存量的百分之五!

朱道臨甚至惡意地想象:六月初六的黃河決堤淹沒了四個府數十個縣,也淹沒了無數家庭地窖裡、牆角里和罈子裡的千萬兩黃金白銀,其中恐怕絕大部分已被垮塌的房屋和洪水帶來的泥沙長久埋沒。

如今仍在不斷暴亂、不斷平叛的豫南、淮北和魯西十幾個縣,戰火燒燬、被窮兇極惡搶掠和失散埋沒的黃金白銀,至少也有五百萬兩以上!(未完待續。。)

第一七九章 擴張(求訂閱)

上午九點,博孚錢莊所有股東和五大資深幕僚,齊聚虎山正院。

令大家頗感驚訝的是,新任南京鎮守太監的大股東吳景賢吳公公身後,多出了一位臉上有條疤痕還斷了條左腿的中年文士,眾人均以為這是吳公公帶來的賬房先生,因此並沒有太多留意。

虎山正院後書房裡,茶香四溢,笑聲不斷。

各大股東、五大幕僚和朱道臨都很熟悉,這五大幕僚中年紀最輕的都已經有四十二歲,最大的則是六十八歲高齡,都是十幾歲開始從事商貿和錢莊生意的業內佼佼者,都聽過朱道臨講解的“天樞閣銀行業發展史與存貸業務”的課程,都鑽研過朱道臨提供的《會計基礎》、《貨幣銀行學》等資料。

雖然朱道臨只是個半桶水響叮噹的貨色,是個全靠死記硬背而沒有任何實際經驗的偽專家,對於具體如何操作錢莊根本就沒有任何實際經驗,但他灌輸的現代金融觀念和銀行業基礎知識,仍然給五大幕僚帶來強烈震撼,不但開啟了大家的眼界,還成功促使他們改變觀念,噴發出巨大的創新力。

從某種意義上說,朱道臨是五大幕僚的老師,雖然朱道臨從未以老師自居過,一直都是客氣地稱呼五大幕僚為前輩,但是在五大幕僚心目中,朱道臨就是他們的老師,只是不說出來罷了。

按照股東會議輪流主持的規定,今天的股東大會原本應該由應老爺子來主持,但是應老爺子患上風寒無法前來,代替父親出席會議的應昌培自然而然地擔負起了主持人的角色,這傢伙在一群地位尊貴的老前輩面前極為拘束,沒有平時的半點兒膽量。站起來拱手致禮,說完兩句場面話,就把所有事情拋給坐在他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