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部分(3 / 4)

小說:明末國色江山 作者:塵小春

門50步翻身下馬,身後的郭中駿、李玉鳴和六名親衛同時下馬緊緊跟隨,千餘精銳卻駐馬肅立於50步外,沒有半點兒下馬的意思。

有美髯公之稱的朱大典微微發愣,很快露出親切笑容,大步迎上前去,看到朱道臨搶先一步彎腰行禮,立刻上前托住朱道臨的雙手:“久仰奉國將軍大名,今日一見,果然威風凜凜,不同凡響啊!”

朱道臨謙遜地再施一禮:“大人謬讚了!下官率新軍1;300騎兵先行趕來,步兵及炮兵各營15;000將士已從即墨出發,五日之內陸續抵達登州,魏國公父子率領的江南水師、隆平侯父子率領的江南新軍留守後衛,按計劃於十二天前離開金陵,從海路乘船北上登州,最遲將在五日之內同時到來。”

朱大典和所有文武以為只有朱道臨率領萬餘江南新軍北上助戰,不知道魏國公的江南水師和張拱薇的留守後衛也將北上參戰,驚訝之餘不禁議論紛紛。

朱大典連忙詢問:“朱將軍,江南水師來多少條戰船?張侯爺麾下的留守後衛有多少將士?”

朱道臨如實回答:“此次江南水陸兩家北上平叛獲得了皇上的許可,水師調動所有35艘戰船,其中近半是4;000料以上的運輸船,目的是摧毀叛軍戰船,堵死叛軍從海上潰逃的退路。”

“張侯爺率領的江南留守後衛官兵總數約5;600人,所有將士均裝備遂發火槍,是我大明軍隊中首個全部裝備火器的精銳部隊。”

眾文武一片譁然,紛紛感嘆這得花費多少銀子啊?這樣一支從未有過的全火器軍隊該使用何種陣式?又該如何作戰?

最後還是朱大典表現得體,恢弘大氣,大讚幾句便熱情邀請朱道臨入營暢談。

朱道臨恭敬致謝,再次向所有文武抱拳施禮,特意看了一眼滿臉笑容的老將吳襄身後那位目光炯炯的小將,懇請朱大典和陳應元等人先行,自己落後半步以示尊敬。

朱道臨此舉立刻獲得眾人的好感,不少文武官員心裡開始嘀咕起來:“眼前的朱道臨英武不凡,謙遜大方,並沒有傳說中的粗痞不堪飛揚跋扈啊!”(未完待續。)

第三五五章 付出

五里橋大營位於寶鼎山北麓,是用木柵欄臨時圍成的寬闊營寨。

營區內軍帳延綿,碉樓林立,到處都是各種各樣的戰旗和令旗,山東巡撫朱大典的兩萬衛所兵和登萊巡撫陳應元的兩個護衛營便駐紮其中。

大營裡側背山而建的高大廟宇,就是朱大典坐鎮的指揮中樞。

四十六歲的登萊巡撫陳應元是南昌人,歷任工部營繕司主事、員外郎,西安府知府、陝西按察司副使提督、陝西布政使參政、湖廣和四川按察使,山東左布政使兼右副都御史,是個圓滑而又老練的資深高官。

朱道臨知道他是萬曆四十一年進士,首輔周延儒的門生,因此對他非常防備,沒想到陳應元非常熱情,不但對朱道臨頗為敬重,還主動邀請朱道臨的1;300將士暫時入住他的營區,並爽快地提出供給膳食和馬料。

朱道臨正不知今晚住哪兒,聞言立刻致謝……他不信陳應元敢坑他!

陳應元大度地笑了笑,吩咐身後武將引領朱道臨的騎兵入營,妥善進行安置,隨後和朱大典一起把朱道臨迎進炭火熊熊的中軍大堂,彼此謙讓一番,按照品秩依次而坐。

朱大典和堂上十餘名文武一樣,對朱道臨頭上鑲嵌銀色軍徽的漆黑鋼盔很感興趣,坐下喝完半杯茶,朱大典便好奇地問道:

“朱將軍和麾下將士的裝束非常罕見,綠色對襟大棉襖的式樣頗為稀奇,奢華的毛領和兩排銅釦非常精緻,腰間寬闊的皮帶式樣新穎,清一色的黑色頭盔與尋常所見大不相同,不知用何種材料製成?”

朱道臨立即解開釦環。把頭盔取下,雙手遞上:“請大人過目。”

朱大典接過頭盔,細細打量鋼盔的外形和閃亮的軍徽,對軍徽的質地、式樣和頭盔的製造工藝讚不絕口,伸手拉扯幾下皮製內襯,又細細打量做工精緻的皮質扣帶。最後敲了敲頭盔聽完聲響,頓時驚訝地問道:“此物可是精鋼鑄造?”

“確實是精鋼所制,但製造方式為衝壓,就是事先製作鋼模,把一塊薄鋼板放上去,透過重力驅動圓形鋼錘反覆衝壓,然後用卷邊機器把切口擠壓成型,再塗上黑漆、裝上內襯即可。”朱道臨頗為費力地詳細解釋。

滿堂文武聽完驚歎不已。

朱大典右下首的副總兵丁思侯好奇地問道:“請問朱將軍,這種精鋼頭盔防禦力如何?”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