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進行為期一年的專業指導……我打算把小北山軍用碼頭交給他們修,哪怕再等三個月也沒關係。”
“這個辦法好!我贊成。”葉良辰敏銳地看到常設專業建設隊伍帶來的好處,看到了其中蘊含的深遠意義。
趙訓庭和眾幕僚聽完朱道臨的解釋再無意見,雖然花費比較多,但和其他各軍一樣,花的是朱道臨的私房錢,一旦建立起來,還能成為幕僚班子手中穩定的專業建設隊伍。今後諸多中小型建設工程就無需一次次對外招募工匠民夫了。
誰知朱道臨接下來的一席話,把大家的美好願望打得粉碎:“諸位,有感於諸位承擔的繁重事務和沉重壓力,我決定:年底之前從軍中抽調一批軍官,組建直屬我本人統轄的軍令處、軍務處和軍需處,把軍隊事務徹底分離出來。軍隊不再幹涉幕僚集體管轄的工商業與各項建設,幕僚集體也不能干涉軍隊內部事務。”
眾幕僚震驚不已,意識到朱道臨的這一重要決定,打破了大明朝延續兩百餘年的政治制度,徹底顛覆以文制武的傳統,文官的權力被極大削弱,武官的地位迅速上升,令文人為主體的幕僚集體震驚之餘,生出濃郁的失落感。
朱道臨似乎沒看到幕僚們急劇變幻的臉色。再次以平和的口吻,宣佈兩道更為強橫的命令:
“明年元旦開始,所有涉及戰略性的重要決策,均由諸位組成的幕僚集體和軍隊組建的決策集體共同協商,共同做出決策!”
“幕僚集體必須在年底之前,擬定出明確收支制度,可稱之為《財政預算制度》,具體要求是:每年財政支出的10%用於行政人員薪俸開支。20%用於發展教育和醫療,40%用於工農業的發展壯大。30%用於軍費開支!”
眾幕僚一片驚呼,雖然近半人尚未了結預算是這麼回事,但沒有人願意帶上如此繁重的枷鎖,沒有人有信心在三年之內,養活這麼多企業和不斷膨脹的軍隊。
朱道臨示意激動的趙訓庭和馮升泰等人保持安靜,開始對自己的決定進行說明:“為了給諸位打下良好基礎。《財政預算制度》前三年為試行期,三年之內,我會根據實際發展和諸位的合理建議和要求,每年無償向幕僚集體提供不低於100萬兩銀子的建設資金。”
“同時,軍隊所需輔助裝備、服裝鞋帽、日常用品等物資。儘可能從我們各大工坊購買,連續三年保持不變!三年之後《財政預算制度》正式實施,屆時,我不會再給諸位一個銅板。”
“不行!我不同意!”
鐵器作坊大總管祝崇文霍然站起,這位已經42歲的江寧本地人同樣出自南京工部,在鍊鋼和鑄造領域擁有很高的造詣,他性格耿直,愛護下屬,頗有點關雲長“傲上而不忍下”的風範,因此在官場中備受排擠打壓,18歲以舉人之身踏入仕途,到41歲還是個不入流的工坊胥吏。
可正因為如此,祝崇文深受手下各級主事和工匠們的尊敬愛戴,鐵器工坊發展到今天,從業人員猛增一倍沒出現虧損,全賴他的強力領導和精明計算,因此,他在幕僚集體和工匠中擁有很高威望。
祝崇文從心底裡尊崇帶給他新生的朱道臨,之所以霍然站起表示反對,是因為他看過好友趙訓庭借給他的預算學書籍,知道三年之內實在沒把握達到朱道臨的要求。
朱道臨不但不生氣,反而和顏悅色地問道:“祝大哥別激動,能說說不同意的理由?”
祝崇文毫不膽怯地說聲好,面對所有人侃侃而談:“不知各位是否算過虎山莊園和紫竹園各大工坊的總投入?”
“我算過了,半年多來,大人投入五大工坊的地皮、廠房、資金、機器、原料等等加起來,已經超過350萬兩銀子,這個數字不包括大人秘密傳授的無法以金錢衡量的上百項先進技術和設計圖。”
“雖說各大工坊開始盈利,並且在步步擴大,但仍然無法在三年內把350萬投入賺回來,我測算過,各大工坊在平穩發展的基礎上再壯大一倍,也要六年時間才能收回投資!”
“哪怕明年底之前,龍潭兩個大型冶煉廠、兩個水泥廠和一個玻璃廠能夠順利投產,也需要五年時間才能收回總計550萬的鉅額投資,第六年開始才算真正盈利,這是其一。”
祝崇文抓起杯子猛灌一口茶水,潤潤喉接著說道:“其二,雖然大人承諾每年無償投入100萬兩銀子,而且連續三年,可諸位覺得這100萬兩銀子投在什麼地方才能生利?誰有把握投入之後即能生利?反正我祝某人做不到。大人,我的話說完了。”
朱道臨點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