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部分(2 / 4)

小說:明末國色江山 作者:塵小春

字畫,頗為意外地說道:

“院子和樓房的建造粗糙了些,但內部陳設卻不錯,一點兒也看不出暴發戶的味道,比起我預想的還要好一些……你們不知道,之前我還擔心工匠們弄成江南地主老財家裡的式樣呢。”

眾人聽得有趣,禁不住咧嘴直樂。

薩懿德笑完,故意責怪道:“這裡的一切都很好,就是規矩有點兒太多了,早晨起來我想出去走一走看一看,可走到南北兩面和東面三個出入口,都被那裡值守的官兵給擋了回來,說什麼也不讓我們走出港區,最後只能掃興而歸了。”

朱道臨向送上香茶的哈桑說了聲謝謝,端起茶杯耐心解釋道:“根據軍政、民政兩個部門共同制定的港區管理條令,除了港口這片兩平方公里的區域外,外來人員不允許進入其他區域,這也是修建海員俱樂部和大型交易市場的原因。”

“這樣吧,回頭我請求汪先生給你兩塊長期有效的通行牌,有了通行牌,你就是走到淡水河上游去都沒有任何問題。”

“竟然如此嚴格?”

薩懿德聽了非常震驚,之前他還以為這是臨時措施,等到港口後方的城鎮建好之後就會開放。

朱道臨並沒有瞞他:“距離河口3公里的淡水河南岸,是新建的造船廠,港區後面正在修建的大片廠房,是能容納6,000名織工和300戶工匠的大型紡織廠,很快就會運來幾千臺大型紡織機和縫製船帆、被服的先進機器。”

“沿著造船廠往裡走5公里,是建設中的軍隊槍炮廠和彈藥廠所在地,你說我能讓外人隨便進去看嗎?”

薩懿德愣了好一會,終於心悅誠服地點了點頭:“看來你真是要把瀛洲建成天下聞名的製造工坊啊!”

“正好今天將軍在,請給個準話吧,能不能把紡織廠的股份讓給我一些?”

朱道臨和馮升泰面面相覷,發現自己忘了把這個值得信任的大金主考慮進來。根據年初修訂的《瀛洲府五年發展綱要》,除了軍工廠和礦山之外的所有行業,都允許外來投資,薩懿德自然也不會例外。(未完待續。)

第四一五章 供不應求

春節前正式投產的萬畝鹽場、最先建成的五個磚瓦廠、三大林場和漁業公司正在逐步實施股份轉讓。

軍政委員會只保留各企業的30%股份,以便進行政策性指導和監督,其餘股份都會分拆成每股5兩銀子,向擁有本地戶籍的居民轉讓。

想購買工廠和林場股票卻沒銀子的居民,可以向元宵節開業的博孚錢莊淡水分號借貸,等賺到工錢或者賣糧賣豬有錢之後再歸還,利息非常低,一年期小額借貸只收取15%的年息,因此很受民眾歡迎。

如今,鹽場和三大林場的股票已經賣完,五個磚瓦廠直接成了五個集體農莊的產業,漁業公司的股票被內部瓜分完畢,收回的40多萬兩銀子全部投入到橋樑、道路、醫館和學堂的建設之中。

讓薩懿德虎視眈眈的淡水紡織廠已完成股份分配計劃,瀛洲府軍政委員會從龍潭機械廠定購2,000臺改良型紡織機,加上地皮和廠房佔有30%股份,朱道臨個人提供2,200臺縫紉機器和300戶熟練工匠獲得20%股份,馮升泰在家族支援下,出資6萬兩銀子購入10%股份,剩下40%股份需要留給員工10%—15%,其餘均可對外出售。

瀛洲的文武官員覺得金陵城北玄武湖畔已經有兩個大型紡織印染廠和被服廠,以金陵為中心方圓300裡內幾乎家家戶戶擁有小型織布機或紡紗機,紗線和布匹的產量越來越大,擔心產品供大於求賣不出去,不看好淡水港這個大型紡織印染廠的前景,也就沒人願意購買剩下的股份。

朱道臨原打算自己買下紡織廠的剩餘股份,如今薩懿德要求入夥。已經擁有大量產業的朱道臨和精明的馮升泰,自然樂於將剩餘股份讓給這位資金雄厚擁有海外市場的大金主。

在朱道臨示意下,馮升泰把淡水紡織廠的詳細情況和股份構成向薩懿德通報,最後把野心勃勃的二期計劃如實相告:

“除了棉布的紡織印染、被服生產和帆布生產三項主業外,一年後將會增建絲綢紡織分廠,購進天樞閣的先進紡織機器和印染技術。大量收購大明江南地區的生絲,運回來進行精加工,用以生產高階絲綢、錦緞、絲絨、棉絨和毛呢面料,計劃用三年時間,達到年產30萬匹綢緞和10萬匹毛呢面料的目標。”

薩懿德頻頻點頭,叫過哈桑商量片刻,當即向朱道臨和馮升泰提出要求:“剩下的四成股份我包了!”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