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場,和1;490名投誠官兵談話。
沒過多久,值星官匆匆趕來稟報:“朝鮮安州水軍虞侯和天台縣令來訪!”
朱道臨眉頭微微一皺,隨即停止訓話走下高臺,叫來投誠士卒中的27歲總旗官崔敬宗。肩並肩一同前往碼頭,邊走邊低聲詢問:“崔總旗,朝鮮的水軍虞侯是幹什麼的?多大的官銜啊?”
身材高大的崔敬宗幾乎和朱道臨一樣高的個頭,穿上制式皮甲再披上綠色棉大衣之後,整個人顯得更為魁梧。黝黑的四方臉膛上有塊狹長的刀疤,說話儘管仍舊有些惶恐之意,但中氣十足,吐字清晰:
“朝鮮的軍隊和咱們大明的軍隊不太一樣,雖然都是文臣統兵,但軍隊衙門和將領官銜叫法卻截然不同……”
“以咱們東面的平安道水軍為例,從北到南擁有三個水軍營寨,每個營寨擁有大小戰船35至55艘不等,官兵約為450人。”
“這其中,清川江口的中軍大寨人數稍微多一些,約為600官兵!”
“這三個大寨的領軍之將叫做水軍僉節度使,官階為從三品,歸屬安州的水軍統御使衙門管轄,水軍虞侯則是四品武官,相當於我大明的指揮僉事。”
朱道臨心中盤算了一下,平安道幾乎囊括了後世的平壤、平安南道、平安北道和慈江道,乃是朝鮮八道之一,按照後世的說法這裡的軍政主官幾乎都算得上是封疆大吏。
不過,此番來訪的並不是水軍僉節度使,而僅僅只是個水軍虞侯,作為外交對等原則,級別似乎低了點兒,而且另一名來使更是僅僅只是個縣令,當下不由停下腳步,有些驚訝地問道:“之前朝鮮方面派人過來交涉,也是這樣的級別嗎?”
崔敬宗苦笑著搖了搖頭:“自從毛大帥被袁崇煥矯旨殺害之後,朝鮮那邊派來交涉的官員官階越來越低了,原來還是二品高官,如今則乾脆變成了從五品的縣令,武官則從二品防禦使變成四品虞侯甚至從六品副尉。”
“之前幾任皮島副將都不管這些,只求大家能夠一起做生意一起發財就行。”
“屬下是蓋州秀才,全族被滿清韃子殺害之前,在蓋州縣衙擔任4年書吏,對我大明與屬國之間的禮制還算熟悉,幾次向前任副將孔有德和剛被押解登州的沈世奎稟報朝鮮的怠慢,無奈人微言輕,沒人聽屬下的,反而呵斥屬下沒事找事。”
朱道臨緩緩低頭:“我明白了……肖哲!”
“到!”
剛剛晉升親衛隊副隊長的肖哲大聲回答。
朱道臨吩咐道:“你去和吳季誠將軍、姜玉龍將軍打個招呼,說我不願意和品秩低的朝鮮來使打交道,告訴他們我軍奉大明皇帝命令接防皮島,再把我軍的十條軍法告訴他們,有什麼話要說讓他們呈上正式文書,或者派遣使臣前往京城向禮部交涉。”
“明白!”
肖哲回答完畢,轉身跑向碼頭,通知已經出迎的龍潭軍主將吳季誠和暫時充任監軍的姜玉龍。(未完待續。)
第三九三章 改弦易張
將府東面小校場轅門處。
朱道臨向親衛隊副隊長肖哲吩咐完畢,伸出手拍了拍崔敬宗的手臂,微微一笑:“走吧,咱們回去繼續和弟兄們交交心,看看大家有什麼想法和要求!”
“願意留下來和滿清韃子拼命的弟兄都是好樣的,既然大家都在一口鍋裡吃飯了,從今往後就是手足兄弟,是生死與共的戰友!”
“作為全軍主帥,我朱道臨不能辜負弟兄們。”
崔敬宗強忍心中的感動,好奇地向朱道臨問道:“將軍,您是否曾到過遼東?或者您身邊有咱們遼東人?”
“咦!?你為什麼這麼問?”這下子朱道臨也好奇了。
“因為將軍的官話有些與眾不同,不少口音和咱們遼東話非常相似。”崔敬宗恭恭敬敬地回答。
朱道臨搖搖頭,難得地露出笑容:“好吧,我實話實說,多年前我曾經到過金州和瀋陽,雖然只是逛了一圈就離開,但印象極為深刻。”
“另外,年輕的時候,我身邊有個遼東籍的戰友,彼此也常常在一起聊天打屁,日子久了也沾染了他的口音。”
“嗯,看來我這個人和遼東還是有些緣分,否則也不會率領江南新軍,千里迢迢來到皮島了。”
崔敬宗對朱道臨的感官直線上升,不由露出會心的笑容:“弟兄們對將軍都感到很好奇,對新來的東江軍弟兄的精良裝備和嚴明軍紀非常驚訝,總感覺將軍和麾下的新軍弟兄與我大明所有軍隊都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