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部分(3 / 4)

其高超的戰徵藝術。他先是假作徘徊,麻痺曹軍,接著乘敵人不防,突然出擊,攻破曹軍江邊大營。然後全力推進,其勢直如破竹一般,連下十餘城,直抵樊城之下。曹魏中軍大將軍,給事中曹真見荊州勢危,親自引軍相迎,兩人在樊城激戰,曹真連遭敗績,大呼奈何。最後承認自己不是這個東吳將領的對手,只得守城不戰。一時間,曹魏荊州局勢危如累卵。

關於陸遜,似乎好多人總覺得陸遜是一個少年得意的書生,但其實他只比先生小兩歲,比孫權小一歲,今年也已四十三歲了。在歷史上,他擊敗父親那一年三十九歲,這個歲數絕對算不上年輕。但是他為人低調,不肯張揚,無數對敵人還是對朋友,總以晚輩自稱,這大概也是人們認為他年輕的原因之一。

不過,由於我在,這個世界沒有出現父親進攻東吳的局面,也沒有陸遜救東吳於危難的的情況出現,所以陸遜此時比起歷史上的他來,就差了不少,還沒有在東吳一言九鼎,執掌半個天空的能力和實力。雖然他也曾討會稽山越,破丹楊費棧,代獻驕兵之計,引軍暗渡取荊州,敗詹晏、屈陳鳳,破房陵鄧輔、南鄉郭睦,誘降文布,立下戰功無數,得遷鎮西將軍,封婁侯,但也只是東吳一流將領之一,遠沒到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地步。而且我總覺得孫權似乎在打壓他,很少給他獨自引軍的權力,這或許是因為他是孫策的女婿的緣故吧。相比之下,諸葛瑾是綏南將軍,封爵宣城侯,與陸遜應是平級,但諸葛瑾卻領南郡太守,主抓荊州軍務,卻位在陸遜之上。

不過,是人才,總是很難擋住其光芒的。此次樊城一戰,陸遜以三萬人馬打得曹真五萬大軍苦不堪言,坐困愁城。孫遜圍城而攻,什麼雲梯,衝車,地穴,火攻,詐城……種種攻城術層出不窮,虧了曹真也是一代名將,仗著人多糧足,死守不出,勉強維持。陸遜卻行有餘力,在曹真眼皮子底下分兵,四處攻城,整個荊州除了襄陽和樊城,全部落入東吳之手。

這時,東吳發生了變動。丞相北海人孫劭去世。東吳全國舉哀。在東吳,其實最有資格當丞相的人,誰都知道應是張昭--無論是資歷,是能力,在東吳都少出其右者。孫策臨死時曾對孫權說,內事不決問張昭,外事不決問周瑜。但是孫權雖也敬重張昭,卻並不肯以他為相。他被封吳王后,東吳當置丞相,眾臣下都推舉張昭,孫權說:“現在事兒這麼多,張子布年歲大了,當丞相再累著他,孤如何忍心?這可不是對他好的表示。”於是立了孫劭。孫劭死,再議丞相,百官又推舉張昭,孫權說:“丞相的公務太多太雜太煩亂,張公性子又剛直,誰不聽他的話,他就發怒。這樣時間長了,反而讓他會被人所怨咎,對他不是什麼好事。”當下以太常顧雍為丞相、平尚書事。當然,孫權倒底是怎麼想的,我還是有一點點明白的。說實話,莫說孫權現在年過四十,正是權力慾旺盛的時候,不想頭上頂個太上皇,給自己找麻煩,就是我按著大漢的規矩似乎還沒成年,若是有人事事對我指手劃腳,只怕我也不會開心。

東吳新任丞相顧雍這個人,平時沉默寡言,舉止穩妥,受任為丞相後,他選用文官武將,都各按才能加以任用,而不夾雜自己的好惡。常常私下到民間訪查政治得失,每當有好的建議,都秘密上報,如被採納,將功勞歸於主上;如不被採納,則始終不洩露出去;孫權為此很看重他。然而他在朝廷發表意見時,言辭雖然和順,卻能將正確意見堅持到底;對於政治得失,若非親眼所見,決不妄加評論。孫權有事情,常令中書郎到顧雍那裡諮詢訪問。如果顧雍同意,覺得此事可以施行,便與中書郎反覆討論研究,併為他預備酒飯;如果不同意,顧雍便表情嚴肅,默然無語,什麼都不預備。中書郎回去將情況報告孫權,孫權就說:“顧公高興,說明此事應該辦;他不發表意見,表明辦法還不穩妥,孤應當反覆考慮。”

一直以來,駐守長江岸邊的將領,個個都想建功立業,報效國家,很多人上書,認為時機有利,應發兵襲擊魏軍。孫權為此事詢訪顧雍,顧雍說:“我聽說貪圖小利為兵家所戒,他們的這些條陳,是要為自己邀取功名,而不是為國家著想。陛下應加制止,如果不能揚我威武,重創敵人,就不應聽從。”在這種情況下,北伐開始出現不同的聲音。孫權開始對前線的戰鬥規模進行控制。

我該怎麼說呢,這些東吳人,防守一個比一個牛,說起進攻來,一個比一個沒有沒有魄力。若是小霸王孫策在,怎會這樣保守。

到了七月,曹休引軍來救曹真。陸遜得知,在曹休未至之前,虛作戰場,好似撕殺之狀,詐以曹魏之信傳入城中,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