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夜讀,結果睡著後失火引起。”衛尉陳震奏道。
“令太醫前往醫治,務必救治好那學子之傷。”此時我心中隱含愧疚,雖然這些人受傷與我無關,但我是季漢天子,他們是受我之令前來的長安赴考。更何況,他們都是未來的英才,傷於未考之前,豈不是可憐。
李嚴站出來道:“陛下,微臣早說過,天下學子眾多,皆入長安城中,不易關防,不易管理,今夜失火便是一例。願陛下延用舊制,萬勿輕易祖宗成法。”
吳懿也道:“陛下,御史大夫所言極是。察舉、徵召、闢除、任子、貲選諸法,歷來皆是大漢成法,根基之所在,龍脈之所繫,輕動不得。陛下與丞相初動此法,便天降大火以示警,實為不利啊。”
改革察舉制,觸動了一些人的利益,此時他們藉著這場火災,向我發難了。孔明還未上朝,我獨自面對群臣的攻擊,著實有些難以阻擋。
張飛、馬超二人雖也位列朝堂,但興兵打仗他們還可以,說起察舉考試,他們還比不上一個普通士人。正此時殿門官報道:“丞相大人到!”
眾人一齊住聲,向殿門看去。卻見丞相諸葛孔明身著朝服,手持羽扇,緩緩而來,我心中如放下一塊大石頭,叫道:“丞相,你來得正好,快給丞相看座。”
孔明向我施了一禮,並不坐下,道:“陛下,臣去看了看那幾個受傷的學子,故此來遲,請陛下恕罪。”
我說道:“丞相為公事操勞,何罪之有。適才殿上,諸大臣紛紛談及此火,竟然認為是上天示警,警示朕得不妄改祖宗成法,不知丞相以為如何?”
孔明聽了,一彈衣袖,不悅道:“諸大臣之言,似乎太過。我有一事不明,請問說這樣話的大人,未改察舉之時,長安城可有不失火之年?未改察舉之時,是否各郡各州便無失火之事?此事失火,乃是人禍,此後吸引教訓,嚴加關防,也就是了,但以此為由,將人禍改為天災,說成上天示警,我不知其人做何感想。”
孔明一番話說出,吳懿低著頭,一聲不語。
李嚴卻道:“丞相此言差矣。正因為改變祖宗成法,學子彙集長安,才造成了失火。丞相不問情由,便來指責,只怕不妥吧。”
孔明似乎這才發現他所指責的人包括了李嚴一樣,道:“噢,原來此話是御史大人說的,恕亮不知,多有得罪。御史大人是為長安安全著想,自然無可厚非,這點我們可以加強管理:比如通令長安城各處學子,雖然陛下特准考試前期,他們宵禁之後可以點燭攻書,但必須在子時前之前全部滅火;保證安全,不得讀書時睡著;同時凡學子居所加強防火管理,減少風險;凡住在一起的學子,可以自願選出負責之人,進行自我管理和約束……總之,杜絕這種意外的方法很多,而不是因此意外對陛下的新政有所懷疑。”
李嚴哼了一聲,知道有孔明,勸我改變新政已無可能,便也不再說。
我心中好笑,有孔明在,朝堂似乎就總是四平八穩的,可真是一物降一物,不論是李嚴,是廖立,還是劉巴,甚至是三叔和馬超這樣天不怕地不怕的人,見到孔明,便都不自覺的低頭。這實在是一件很奇妙的事。
一個人出色,竟然可以出色的連對手都不能當面與他競爭的地步,連敵國都表示尊重的地步。或許,這也正是有人舉報他的緣故吧。
當下我問道:“眾卿可還有本奏?”
大鴻臚兼客曹尚書孟達出班道:“陛下,魏國特使董昭、陳矯前來長安,眼下已到華陰,不知陛下同意不同意他們入境。”
董昭他們來此何事?我看看孔明,孔明微微唅首。我說道:“子敬(孟達字子敬),你去安排迎接他們一下,朕且看曹丕有什麼把戲。”
五日後,董昭等人來到長安城。而我們緊急呼叫各種途徑,調查曹魏到底有什麼變動,卻並沒有發現,而東吳近來也並沒有什麼訊息傳來。
不過,董昭等前來,一定是有原因的。
“董先生,想不到分別數月,又復相見,先生還清健如昔?”朝堂上,我笑吟吟的問道。
董昭在渭南大戰後陷入我軍包圍,他化妝成小兵模樣,可惜氣質出眾,被路過的孔明一眼認出。後來是曹丕出錢贖他回去的。
董昭卻毫不在意我的諷刺之意,只如在說旁人一般,笑道:“劉公子,一別之後,甚是想念。可嘆天不假年,劉公仙逝,空留下幼子持國,權臣當政……我家天子曾言,若異日公子無處可去,他已在洛陽為公子建下府第,請公子賞光。”
我們兩國相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