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說為孫登洗冤,卻欲將加害先帝之罪加在陛下身上,此是恃強而凌弱。眼下情況,不如暫時收兵南下,先回建鄴,穩定朝局,再圖大事。至於江北,可著一個熟知江北情勢的大臣統領。則進可攻,退可守,不至遭敗慘敗。
此語一出,大出徐盛諸臣意料之外,本來朝中大臣,以司馬懿歸附未久,頗有懷疑之意,但司馬懿初入東吳。數月間交出宛城,使東吳得到整個荊州,接著突襲汝南,幫東吳奪下豫州,北下青州,攻臨淄時幾乎將自己地人馬全部拼盡,大部分人武將對他地忠心已不再懷疑。
不過當孫權死後,司馬懿幫著孫慮控制局勢。在很短的時間內宣佈太子孫登為國之逆臣,害父之賊,又登上太傅的寶座,讓人不得不懷疑他在其中是不是起到了什麼不可對人言的作用。比如徐盛就總覺得孫權去世那夜,自己被派出城去追擊太子孫登,其後下坯發生的好多事都有些蹊蹺。但是作為一個武將,他很明白絕不可以涉入宮庭隱密過多。他所忠的是大吳,何況孫慮也一直是他所推崇的大吳繼承人選,就算是得位有些不明不白,他也還是沒敢多想。但是,出於本能,他一直對這個爬到自己頭上去地司馬懿有著深深的戒心。本來他以為,眼下漢軍逼上來,司馬懿肯定要求堅守,因為司馬懿的勢力都在江北,若到江南,他又成孤家寡人。
可是他沒有想到,司馬懿居然如朝中闞澤那些文臣一樣,提出了退守。不過,略一思索,他隨之明白,若是退守,那司馬懿所言“熟知不江北情勢”的大臣自然非司馬懿莫屬,他這分明是想當“江北王”了,自己怎能同意?其餘武將更都是不想後退。為了激勵他們,孫權經常把還沒得下的土地封給手下,這些武將們眼下節節勝利,怎能後退?一時間,武將們一片反對之聲。
而文臣們本來是想擁護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