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我們絕不會讓賊人擾亂盟會!”
我看著那張比我年長不了兩歲的年輕面孔,嚴肅起來,對他行了一個軍禮。
八月十五日,天高雲淡,日麗風清。太守府中,彩旗飄飄,角聲嘶鳴,五千精兵持戈仗戟嚴陣以待。三丈高的四嶽神祭臺上,高高供奉著羌人眼中的最高神--四嶽之神。
為了這一天,我們經過了太久的籌備,這是平定涼州以來第一次盛會,它的舉行,將確定父親和我對這裡的統治,將彌合近百年戰爭帶來的傷痛,將第一次把羌人胡人列為與漢人同樣的大漢子民。它的舉行,是一道分水嶺,它將把征戰不息的涼州重新變為牧歌飄揚的樂土。
而這,是我與在場所有人的心願。
雖然這裡的一切,都是我親自劃定和部署的,但我還是被太守府中的氛圍激動了。
“咚!咚!咚!咚!”涼州金鼓,聲聲不絕,深沉有力,激盪滄涼,似能點燃人們心頭的火焰。
抬眼望去,黃河水自天外飛來,大漠風從天邊吹至,我在鼓聲中登上高高的四嶽神祭臺,環顧沿臺而列的各郡英豪,只覺一陣陣熱血翻湧。
“諸公!”我將手平伸,鼓聲驟停,只餘湯湯的河水流去,飄飄的大旗飛空。我略帶童音的聲音緩緩送出去,似能到達最後一個兵士的耳中,“近百年來,涼州戰亂頻起,民不聊生。各部各族,相互仇殺,血流成河,恨積成山。劉禪父奉漢中王之命,安撫涼州,平息戰火,還百姓以平安,還涼州以清寧,謹設此四嶽神祭臺,會盟諸部,願四嶽之神共鑑。”
轉過身來,我帶領群雄伏下身子,拜祭四嶽神,並宣讀祭文曰:
“維建安二十五年,八月正朔,漢中王世子劉禪率涼州官吏人等,謹以清酌少牢之奠,祭於四嶽之神,誓曰:涼州之土,大漢之土,涼州生民,大漢生民,無分羌漢胡戎,皆為一家,各部各族,不為寇敵,不舉兵革,不相侵謀封境,或有猜阻,捉生問事訖給與衣糧放歸。涼州生民,皆可得地而耕,得草而畜,得桑而織,得麻而績,得工而勞,得商而務,得官而守。少有所依,老有所養,男有所處,婦有所從。社稷山川如一,為此大和。使涼州煙塵不揚,罔聞寇盜之名,復無驚恐之患,封入撤備,鄉土俱安。故盟此誓,惟神聰明正直,福盈福謙,亭良黎庶,作鎮四方。國家天覆地載,罔不宅心,航海梯山,來賓成服。神目如電,鑑此誓曰,如有違者,神人共亟!”
一時誓畢,眾人相看之時,已多了幾分親近之色。
按著羌俗,祭祀一步步進行著。各部豪帥的面容都極其神聖。
然而,最後一步是血祀,竟是牽了十個八九歲的孩子上來。我大吃一驚,為收羌胡之心,我決定一切皆按羌人之習俗操作。當時看到血祀二字,只以為是以牛羊之屬祀神,哪想到卻是以活人來祀。
我對馬超道:“孟起叔叔,怎麼是人?”
馬超面色如常:“自然是人。”
“可有轉機?”
馬超一愣:“少主為這些人求情,會被視為軟弱之主的。不過是些奴隸,誰會在乎呢?”
“我在乎!”我一挺身,站到祭臺之上。
一時間,眾人皆驚,誰也想不到,我會破壞自己主持的神聖的慶典。一時間,四嶽臺下議論紛紛,有些性子暴烈的羌人早瞪圓了眼睛。
我沒有說話,只走在那些少年身前。他們一個個是這樣的單薄,又是這樣的稚嫩,就象才發芽的小草,眼望著車碾馬踏,卻無法迴避,無力逃脫。
誰會在乎這些細小的生命呢?
我俯下身子,輕輕摸了摸一個少年的頭:“你幾歲了?”
那少年驚慌的逃避著,似一頭受驚的小鹿。語言不同,他根本不知道我在說什麼。
我猛得回過身來,向著臺下眾人:“今日之會,是求安寧詳和,涼州見得血太多了,為什麼今天還要再見血呢?”
臺下一陣議論,如風捲過河心,泛起滾滾旋渦。黃華站出來,高聲道:“世子殿下,殺牲祀神,是羌人自古的規矩,不見血,四嶽神會見怪的。今日之會,本是世子殿下召集,世子阻止犧牲,是對四嶽神不敬?還是對會盟沒有誠意?”
他才說完,張進也站出來響應,鞠演剛要動,卻看了眼馬超,終於沒有抬腿。此次之會,期望最高,失望最大的,便是他們三人。他們以為會被封為太守,卻只得一個小吏。只是在我身邊,不敢發作,故而此時藉機跳出來發難。由於他們所言乃是羌人古理,響應的卻也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