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聽人說過。虎牙是個小鎮,但萬臨山一眼望去,只見田園之色。不知此地是否就是自己曾聽說過的虎牙。
過了石碑,官道漸寬,自二丈而闊至四丈。再行十餘里,道旁開始出現正在修建的新樓。萬臨山剛在心中驚歎,這是誰家之樓,卻見在建之新樓陸續湧現,放眼望去,竟然望不到邊,當不會是一家所能擁有的。
在虎牙鎮中心地帶,只見街道縱橫交錯,路旁樓宇參差,四處招牌搶眼,行人往來穿梭。店鋪裡棉花、棉絮、布匹、錦鏽、竹編瓷胎、銀絲、漆器等琳琅滿目;集市上柑桔、花生、菸葉及各種時令疏菜令人眼花繚亂;糧店中谷稻、玉米、紅薯、小麥、菜油等存貨充足;小攤上辣椒、蠶桑、榨菜、芝麻及各種豆類應有盡有。天朝上國,這才是天朝上國。開封城枉為京城,哪能跟虎牙相比!
萬臨山偷眼瞧去,見老和尚眼中亦充滿迷茫,想必老和尚亦未見過此等盛況。
老和尚遊移了一陣,下馬問訊路人。然後上馬帶韁,擇道而行。
萬臨山聽見老和尚問的是碼頭。心道。還是入川。
虎牙碼頭甚寬,一排排停了不下二十條貨船。更有兩艘躉船,用來上下裝卸。與其城鎮相配,猶顯恢宏。
老和尚再次獨去問訊時,聲音雖低,但碼頭答話之人聲音卻甚大:“不巧得緊,客船每日辰時啟航。今日錯過,大師要等明日了。”
萬臨山心道,要在虎牙呆一天了。
老和尚只好將萬臨山帶至一客棧。臨進門時,解開萬臨山穴道,特別囑咐道:“萬施主武功遠非老衲對手,切莫作無謂的打算,以免傷及無辜。”
客棧中,萬臨山與老和尚靜坐無言。寂寂之中,聽外面人聲鼎沸,不知發生了何事。
至午時,老和尚才帶萬臨山至大堂擇席坐定。老和尚招呼堂倌過來,道:“老衲要一碗青菜豆腐湯,三個饅頭。”又向萬臨山道:“五十文錢之內,萬施主隨意。”
“五十文錢?”堂倌道:“大師或許不知,今日中午顏大善人要光臨本店。本店中午所有食客的費用,顏大善人全包了。不用自己掏錢了,儘可多要些。”
老和尚道:“沽名釣譽之人,世間難免。老衲依舊,萬施主隨意。”
堂倌道:“大師可認識顏大善人?”
“不識。”
“既然不識,怎見得顏大善人就是沽名釣譽之人呢?出家之人可得修口啊。”堂倌道。
“阿彌託佛,確是老衲的不是。”
萬臨山問道:“這顏大善人是怎麼回事啊?”
堂倌道:“客官你可算是問對人了。小的土生土長,這些事情全都清楚。那顏大善人,乃是京都吏部中郎將。三年前告老還鄉回到虎牙。以前如何我不知道,我只知道顏大善人回鄉之後,廣置良田,以極低的租金給佃戶耕種。他還興建了十幾條街的店鋪,也以近似於零的租金租給鄉鄰。每逢天災**,顏大善人還專門進行賙濟。無論哪位鄉親有難,只需求上門去,顏大善人無不慷慨解囊。那可不是小打小鬧,真是花了血本的。這不,適才聽說顏大善人要來此地,沿途鄉親主動灑水掃地,黃沙鋪路,為的就是能稍稍回報顏大善人的恩德。”
“原來是這樣。”萬臨山道:“在下隨便用些,回頭小哥對顏大善人多說點就是了。”
“那哪兒成?那樣做違背天地良心,會遭雷劈的。”
萬臨山道:“那就憑小哥作主,隨便上吧。”
“好呢!”堂倌終於高興地去了。
一會兒,就端上三道菜來。堂倌道:“這是一聲雷,這是龍門疊金,這是鍋酥牛肉。客官你一人,上多也不太合適。您看這樣行不?”
萬臨山從未見過此等菜餚,道:“這得花多少錢哪?”
“不多不多,加上大師父的,一兩三錢而已。”
老和尚說道:“你去侍候別的客人吧。”
堂倌一走。二人便相對無言,均默默用餐。不一會兒,便聽外面喊到:“顏大善人到!”敢情這家客棧還專門遣有一名堂倌在外守候。
萬臨山和老和尚齊向門口望去。見一鄉坤,頭戴藏青色瓜皮帽,上穿褐色綢衣,下配黑色長褲,足登軟底布鞋,一副很平常的樣子。照剛才堂倌所言,這位顏大善人應很有錢才是。見面一看,連隨從亦只有兩人。雖不能說寒酸,也絕不會富到哪裡去。
掌櫃急急從裡間出來。道:“金華兄大駕光臨,小店蓬篳生輝呀。來來來,雅間請!”
該店規模不是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