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比如現在,蔡琰已經派遣了三千名士兵混進潼關。但是這三千名士兵只能遠遠地在潼關的後方等著消滅逃跑的潰軍,而並不能夾攻潼關。如果命令他們夾攻潼關,因為就一條狹隘的山谷,遠在一里之外,他們就會被潼關的守軍所發現。就算是最後衝上來了,狹窄的地形,也必然讓他們施展不開。
……
嘿喲、嘿喲,抬著鐵床的大漢們吆喝著號子以協調彼此的步伐。一千六百斤重的鐵床,由十六名大漢抬著,每個人承受大約一百斤的重量。王越騎著馬,走在隊伍的最前面。八名女親兵抬著蔡琰的轎子,緊隨其後。另十名女親兵騎著馬,在一旁護衛。再後就是抬床的十六個人。兩百名士兵走在最後。
今兒個從早晨起來到現在,還沒有人經過潼關。換句話說,就是潼關的收稅生意還沒有開張。守關計程車兵們無精打采,東倒西歪。希望有人過來,希望過來的是有錢的人家,更希望過來的人不僅是有錢人家而且還帶有大量的貨物。
抬床的號子聲,被守關士兵們聽到了。由於抬著床,行進緩慢,守關士兵們等著急了。還專門派了個人,騎著馬,迎上前去望了一下。回來一說,大生意來了,約有兩百號人的隊伍,抬著東西過來了。守關士兵的十夫長當即報告了守將李蒙。李蒙一聽,也來了精神,帶著四個親兵,就到了關前。
接近關口了,王越加了一鞭,提前進入潼關。下馬之後。一眼望去,僅從穿著上,就能夠將李蒙及其四名親兵從普通士兵中區別開來。王越當即走向李蒙,抱拳道:“這位將軍請了!”
李蒙也拱了拱手,道:“不客氣。你這是哪裡的人氏,欲往何處而去啊?”
王越道:“乃蔡中郎之千金昭姬小姐,自陳留省親而歸,欲回長安。”李蒙一聽,頓時心裡涼了半截。若真是蔡昭姬,這稅是不敢收的了。因此便道:“別不是他人妄打昭姬旗號的吧?昭姬小姐,本將軍可是見過的。”王越道:“既然見過,那就再好不過了。呆會讓照姬小姐見一見將軍就是了。”
……
蔡邕,本是董卓為了吸收人才、標榜德政的幌子。當初,就在田潤拜訪之後不久,議郎蔡邕因直言上書,被靈帝放逐到了幷州的朔方郡。一年後,靈帝架不住眾多的求情者,又赦其返回故鄉陳留。而陳留當地有個官吏名叫王智,原來與蔡邕有私怨,便上書太守張邈,彈劾蔡邕有誹謗朝廷的言論。張邈迫於蔡邕的名聲,沒有動手。但蔡邕卻擔心受到迫害,又舉家逃往吳地隱居。
董卓對蔡邕的盛名和才氣早有所聞。進京後,為了吸收人才,標榜德政,便特別徵召蔡邕進京。蔡邕不想再涉官場,婉言拒絕。董卓的使者便威脅蔡邕,如不聽命,將誅殺蔡氏全族。蔡邕無奈,只好回到洛陽。
蔡邕這人,也就是個純粹的書呆子。只知道做學問,一點都不關心政治。比起同樣是海內名儒的盧植來說,聽話多了。因此,蔡邕入京之後,董卓大喜,當場就任命他為祭酒,後來又不斷升遷他的官職。史書載。蔡邕三天之內,歷遍“三臺”,官至宮廷隨從官。
蔡邕被王越綁走的事情,董卓是不知道內情的。董卓只知道田潤的使者王越帶走蔡琰,準備成親的事情。因此,董卓推斷,蔡邕不是被綁走,而是自願跟王越走的。沒有向董卓打招呼,估計也是盛情難卻,害怕董卓挽留。
董卓對田潤的印象也不錯。關東諸侯伐董卓,在田潤手底下吃了大虧。自此,再無人敢舊事重演,再提聯合伐董之事。這非常符合董卓的利益。而田潤又率先向董卓劫持的長安天子表示效忠,討要官職,更是讓董卓覺得很對自己脾氣。因而董卓對於蔡邕私投田潤之事就沒有追究。不僅如此,每每提到蔡邕之時,董卓的語氣依然帶著敬意。
這些具體的經過,李蒙是不知道的。李蒙就知道蔡邕、蔡琰是惹不起的。
……
蔡琰的轎子抬到了王越的身邊,落了下來,但蔡琰卻沒有下轎。王越沒有說話,李蒙也沒敢催促。直到砰的一下沉悶的聲音響過,一名女親兵才上前掀開了轎簾。那一聲沉悶的響聲,是鐵床著地的聲音。鐵床著地的位置,正好在關閘之下。早在虎牢關,就曾經試過,將鐵床置於關閘之下能夠頂住關閘。這時,鐵床到位之後,後面的人即發出了訊號。趙雲帶領的一萬名士兵即快速衝了上來。
蔡琰下轎。蔡琰可是聞名天下的美人加才女。潼關守關士兵百十雙眼睛都看了過來,所有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蔡琰的身上。而這時,王越卻拔出了寶劍,架在了李蒙的脖子之上。
王越本來就武功卓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