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還管轄了樂浪郡。玄菟郡的郡城在高句驪,下轄狐奴、狋氏、候城、北新城、北平邑、雍奴、安市、屯有、方城等九縣。樂浪郡的郡城在朝鮮,下轄大名、內丘、灤南、柏鄉、漢沽、樂亭、涉縣、隆堯等八縣。兩郡合計,共有十七個縣。
這兩個地方加起來,有三十八個縣,少於北平的四十二縣。但是,這兩個地方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它們都在長城以外。
長城,與一般的城牆相比較。要更加高大和結實一些。因此防禦能力要好一些。假如放棄北平,轉移到遼東和玄菟,再拒長城而守的話,其安全性,就比現在的北平高多了。
說幹就幹,說打就打,於是,劉備兵發遼東,征討公孫度。
……
公孫度,字升濟,遼東襄平本地人。有二子,公孫康和公孫恭。公孫度小的時候跟隨父親,曾經搬到玄菟郡。後來,公孫度長大了,擔任了玄菟郡的小吏。再後來,升任尚書郎。最輝煌的時候,曾經一度被提升為冀州刺史,也就是韓馥的位置。只是好景不長,很快就被免職了。在那之後,公孫度就還原成了一般平民百姓。
東漢中平六年,也就是董卓入京的那一年,經同鄉徐榮推薦,公孫度被董卓任命為遼東太守。終於揭開死灰復燃的篇章。經過長期的百姓生活,公孫度對官場的黑暗深有感觸,對百姓的疾苦了解頗深。借勢上位之後,公孫度立即實行嚴刑貽笑法,毫不手軟地打擊豪強勢力。在強有力的統治之下,逐漸令行政通。而公孫度也慢慢地羽翼漸豐。
漢獻帝初平元年,關東軍閥聯合討伐董卓。再也沒有人去關注邊遠地區的公孫度了。公孫度就藉著這個時機,自立為遼東侯。並且,公孫度還將自己所在的遼東郡命名平州,然後自領平州牧。
緊接著,在各地軍閥紛紛擴充勢力的同時,公孫度東伐玄菟郡,佔領了高句驪。隨後,公孫度招賢納士,設館開學。廣招流民,威行海外,使得遼東地區在這個戰亂的年代,煥發了一副欣欣向榮的嶄新面貌。而這時,公孫度的幕僚閻柔,就開始向公孫度進言,希望公孫度能夠進位為遼東王。
……
公孫度的部下,除兒子公孫康和公孫恭之外,還有柳毅、陽儀和李敏等人。最值得一提的,就是閻柔。閻柔這個人,在演義裡沒有記載,只在正史中出現過。他的出身不詳。只知道他在很小的時候,就被烏丸族抓去了,成為一名小俘虜。閻柔在烏丸族成長了幾年,又被鮮卑族抓去,還是一名俘虜。長期的俘虜生活,使得閻柔很會看人臉色。慢慢地,閻柔逐漸與鮮卑人打成一片了。鮮卑人已經不再把他看作是一名俘虜了。閻柔靠著自己的水磨功夫,不僅獲得了自由,而且還獲得了與其它鮮卑族人一樣的權利。
這之後,發生了一件事情。劉虞任命了一位名叫邢舉的人,擔任護烏桓校尉。所謂護,並不是保護烏桓的意思,而是保護漢族不受烏桓人的侵犯的意思。
邢舉到任之後,顯然對自己的官職的名稱有些誤解,就理解為保護烏桓族了。邢舉是漢族人,由代表漢族皇室的劉虞所委任,擔任的是漢族的官職,如果犧牲漢族的利益去保護烏桓人,那是絕對不可能的。於是,要保護烏桓人,就只得犧牲其它民族的利益。其中,首當其衝的,就是鮮卑。
烏桓人、漢族人、鮮卑人,在一種自然的狀態下,本來就會產生一定的矛盾。同時又在不斷地消除一些矛盾。如今這裡突然出現了邢舉的黑手,保護烏桓,打擊鮮卑。而邢舉自身又代表的是漢族。因而,在漢族與烏桓人雙重壓力之前,鮮卑人吃了不少的虧。
……
直接講打,是絕對不行的。鮮卑人確實吃了不少虧。但很多虧,吃的還是暗虧,是沒辦法說得清楚的。此外,以鮮卑一族對烏桓尚有可能,加上大漢,就不敢輕舉妄動了。因此,不能就這麼打。
不能打,那麼就得講謀略,就得施詭計、想辦法。而這方面,鮮卑族人就有些力有不逮了。這時,閻柔站了出來。閻柔雖然一直在少數民族地區長大,但由於閻柔知道自己的漢族人,從小就對漢族的東西感興趣,讀過不少漢族的書,自學成才了。
在這麼一個嚴重威脅到鮮卑族人利益的關頭,閻柔敏銳地察覺到了,劉虞其實並不重視軍事。以前,劉焉擔任幽州牧的時候,每年會巡視幾次軍營。而劉虞卻一次都沒有。反倒是劉虞的文官,不斷推出一些促進商品交易的新辦法,忙得不亦樂乎。
既然劉虞並不重視軍事,那麼,軍營這邊如果發生了什麼事情,只要軍營不往上報,那劉虞就會在很長時間內都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