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可到,輕騎三日必至。海上,恐怕得要七天到十天。
如果以現代的眼光來看的話,劉備此時實際上就是在橫渡渤海灣。
橫渡渤海灣,最近的出發點,應該自現在的大連附近出發。但是劉備沒有。因為閻柔手上的地圖顯示,另外一個實際上更遠的地方反而更近。那個地方,就是信高灣,也就是現代韓國的木浦一帶。自木浦出發,前往山東半島,所渡過的海域並不是渤海,而已經是黃海了。而直線距離也不是五百里,而是千里以上。算上航線彎曲。約為一千五百里了。
當然,劉備不知道,閻柔也不知道。四名水軍將領,近海熟,但遠海並不熟。而且,劉備這裡還缺乏一個遠航必備的東西。那就是:指南針。
……
次日上午,船隊已經駛入大海的深處。四周八面均是大海,已經沒有了航行的參照物了。這時指揮大船前進的,乃是水軍將領蔣舒。前日船停的時候,各船拋錨。海的深度並不深,拋錨成功。船船相宮,就固定地指出了一個方向。今日出發之後,前進的方向,實際上就是那個方向的延續。但卻又存在一個問題,那就是風向假設不變。
如果風向真的就沒有變化,那麼前進的方向就算是有點偏移,也是差不了多少的。基於四名水軍將領對近海的瞭解,他們認為,海風就是季風,方向基本上是不變有多大變化的。不知道他們的看法是正確的還是錯誤的。反正劉備、閻柔更是門外漢。不聽也得聽。
蔣舒對於大船的效能已經非常熟悉了。將船上的事務安排得井井有條。船上計程車兵,放眼望去。都清閒得很,輕輕鬆鬆就完成了將領下達的任務。
這是出海的第二天。劉備和閻柔還是到前甲來吹風。但是卻沒有站著吹的興致了,而是直接坐在了甲板上。昨日初見海天一色的喜悅已經不復存在了。取而代之的,是此許的膩味。如果將頭伸出船舷去看,可以看到大船的速度依然很快。但坐在船中,卻只能望到遠處。遠處就只有茫茫大海,就彷彿大船並沒有前進似的。二人就慢慢感到有些枯燥無味起來。
……
人人都沒有暈船。這只是一件小事,甚至都不是個事。實際上,這是非常偶然才會出現的奇蹟。通常,就算是出海多次的水手,偶爾也會暈船的。而海員,也就是大海中航行的水手,對於暈船的人,是絕對不會取笑或者歧視的。因為大家都無所事事,有人暈船,也就算有個事。因此,有人暈船,也勉強能夠算是個好事。
船上備有兩副釣具,也就是釣魚的工具。由於這並不是漁船,捕魚的網是肯定沒有的。那兩副釣具,是梁寬和趙衢的。他們帶了釣具上船,剛開始的時候,還不敢拿出來。擔心違反軍紀。後來,劉備實在是煩得慌,就讓眾人出主意,看找個什麼事情來混混。二人這才把釣具拿了出來。
在這樣一直行駛著的大船上釣魚,實際上釣到魚的機會是非常渺茫的。劉備之所以釣,就是找個事混混手。人類的目的並不是金錢和利益,人類的目的是進步和發展。是不斷探索更新更好的事物。劉備釣魚也不是目的,劉備的目的只是打發時間。
……
第二天的航行就這樣過去了。晚上停泊的時候,遇到了問題。大海太深,所有的鐵錨都不夠長度。那個時候,是盛曼在指揮。盛曼就叫士兵把鐵連結起來,最後只形成了兩條長鏈。終於算是拋了錨,同時也擺了個方向。
第三天,拔錨。船行一個時辰之後,吃飯。飯後再往前行,風突然亂了。一直以來方向不變的側後風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八面來風。
陪伴眾人兩天的風和日麗也悄然消失,一股難言的悶熱壓迫著每一個人的神經。天空中瀰漫著黑壓壓的烏雲。視線所及處已見不到覓食的海鳥。即使對海上情形不怎麼了解的劉備和閻柔都能猜到,這應該是壞天氣的預兆。
四名水軍將軍的近海經驗已經不夠用了。這時,隨船同行的船塢總管事三鬥站了出來。三鬥可是經歷過海上風暴的。雖然說那一次自己敗了,但這一次,三鬥覺得自己能勝。
……
三鬥先是到了前甲,找到劉備。劉備問三鬥有什麼事。三鬥說:“風暴快要到了。請州牧讓小的指揮船隻。”閻柔立即在旁邊幫忙說道:“哥哥,三鬥是闖過大海的人,經驗豐富。這艘大船,更是三斗的傑作。目前,大家都是一條船上的人。三鬥若有異心,自己也會遭殃的。哥哥,就讓三鬥指揮吧。”
劉備聽閻柔這麼一說。心裡面便已經同意,但是卻不馬上表達。叫了士兵,把四名水軍將領喊過來。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