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部分(2 / 4)

小說:女主三國 作者:莫莫言

並不等於中國文化落後。

中國古代,關於科技方面的成果,還是有幾樣東西留下來了的。都江堰算一個,趙州橋算一個。多的暫時就不說了,我也懶得去查。就說趙州橋。趙州橋建於隋代大業年間(公元605-618年),由著名匠師李春設計和建造,距今已有約1400年的歷史。這個,在百度百科裡面可以查到。

好笑的是,百度百科居然還列明瞭趙州橋的原理。現代人能夠知道趙州橋的原理?真的知道,為何造不出這麼長壽命的橋樑?現代造好就塌的橋染就不用說了,那屬於人為,非現代科技之罪。不塌的橋,正常使用的橋,優質的橋,最優的橋,壽命有多長?

答案我都不用說出來,大家都心中有數。差距太懸殊。這麼說,同樣不是為了證明中國古代科技比現代科技強。而是為了說明,誰都有長處,誰都有短處,誰都有強過對方之處。中國古代科技與現代科技是截然不同的兩個體系。由於歷史的原因,中國古代科技被埋葬了。這兩個體系客觀全面地講,誰強誰弱,已經無法比較了。

劉備這邊造船的時候有幾萬士兵出力的,並且幾萬士兵也是能夠出力,出得了力的。因而別看只是半年時間,工程量卻是異常巨大的。別的不說,僅就長奇島上面的森林資源來說,就無法造出第三艘運兵船了。要繼續建造的話,就得從別處運送木材過來。

在寫到周瑜決定打運兵船的時候,曾經說過運兵船的意義。這裡再從成本的角度,說明了損失的慘重。而為運兵船陪葬了五千士兵,反而不算什麼重大損失了。

此番出兵,劉軍總人數就是五萬。五千只佔一成,因而不算什麼。其實,要說那五千士兵本來也是能夠救起不少人的。只因為那場即將來臨的風暴,使船隻都開走了。風暴過後,那五千士兵就死定了。

……

劉軍躲避風暴,是在海上的。他們不像周瑜那樣,事先有個礁石群。因而,也還是會受到風暴的影響的。海面上的事情就是這樣。零四年十二月二十六日的印度洋海嘯,就起源於一場區域性的地震。而海浪,則把災害帶到了千里之外。同樣,海浪也將這一場風暴送到了劉備的船隊那兒。透過這事兒,也可以說明,在沒有礁石沒有島嶼的大海,躲避災難是非常困難的。

當然,劉備軍畢竟偏離了風暴的中心地帶,沒有蒙受重大的損失。不過,在戰鬥損失的基礎上,再來這麼一場巨海的損失,劉備軍也不得不終止了對青州的軍事行動。次日一早,全軍返航。

第二卷 第319章 槳葉推力

第319章 槳葉推力

劉備這邊,第一支船隊。戰船四十,指揮船一艘。戰後,戰船三十六,指揮船還能用。船隻損毀不大。士兵戰前一千三百人,戰後四百餘人,損失較大。劉備、閻柔、三鬥無傷,將領完好。

第二支船隊,指揮船就不說了。戰船四十,戰後三十一,損毀一般。戰後士兵一千餘人,人員損失不大。

第三、第四支船隊,指揮船同樣不說。戰船八十,戰後四十二,損毀較大。戰後士兵兩千五,折扣近半。

第五支船隊無戰損。

總計毀去戰船五十一艘,士兵七千二百餘人。這是戰鬥的損耗。接下來一場風暴,又毀去戰船十二艘,士兵四百餘人。

次日劉軍各船隊聚攏盤點,還有指揮船五艘,戰船一百三十七艘,士兵不到四千人。在夢金浦裡。還有三萬八千多士兵,戰船二十多艘,運兵船一艘。倘若再次舉兵,能夠出動的力量僅比減少了戰船四十艘,士兵一千二百名。一百六十艘戰船載兵四千八,加指揮船五百,再加運兵船五千,總數依然上萬。

但是,有一個對於劉軍來說,非常嚴重的問題。那就是,倘若再遇這次遇到的水軍,整體上並沒有取勝的希望。

當時的戰場要素就是微風。在微風的條件下,五艘指揮船就相當於擺設,就不能阻止對方的鬥艦。對方的鬥艦一下子就變成了無敵一樣的存在。

劉備計程車兵自島國宗教裡面得到了信仰。該信仰,的確能夠讓士兵悍不畏死。但那卻是有前提的。也就是說,必須是在總體上有取勝的希望的情況下,士兵才會前赴後繼。而當總體上取得勝利的可能性並不存在的時候,士兵就不會前進了。

因而,倘若再舉兵,雖然能夠聚集到上萬士兵的力量,但士兵們必將不服從指揮。不打,就敗了。

對於這一點,最清楚的,是劉備。劉備就是將島國宗教引入軍隊的倡導者。因而劉備最是瞭解。不能打,那就只能撤退了。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