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方便行人和行車的安全,要是路上黑漆漆的,容易出事故,壞人也會出來搗亂,所以要一直亮著。”兒子說:“夜裡很黑,我也害怕,睡覺我都亮著燈的。”我笑道:“在家裡怕什麼?只要把門窗關好,就沒事的,何況還有爸爸媽媽和你在一起,不用擔心什麼的。兒子,你醒來後沒發現燈是關的嗎?等你睡著後,是我給你關的燈,要是一宵亮著燈,不但浪費電,對你的睡眠也不好。”
走在小區的路上,路邊停滿了各式小轎車,本來挺寬的路,也變得狹窄了。兒子說:“爸,您什麼時候買輛轎車?我們回鄉下就方便多了。”我笑著搖頭,說:“我不買轎車。”兒子說:“為什麼?是沒錢嗎?等我掙錢了,我給您和媽媽買一輛。”我笑道:“你有錢也不要買,我不喜歡,我就騎腳踏車和助動車好了。”兒子奇怪地說:“為什麼呢?開車多神氣,多方便呀?”我笑著說:“我不買車的原因,一個是買得起用不起,除了買車錢,還要油費、稅費、過路費什麼的,一年要好幾萬,現在掙錢不容易,要省著點花;第二個,開車既消耗汽油,還排放尾氣,汙染空氣,對環境不利,現在的車子越來越多,要建造很多的路讓它們開,就會佔用很多的田地,減少耕田的面積,降低糧食的產量;還有一個,是我們家現在不需要轎車,出遠門可以坐火車和公交車,去附近可以騎腳踏車和電動車,騎車好,不用加油,還能鍛鍊身體。”兒子卻說:“我們不買車,別人都買車,我們不是落後了嗎?”我笑道:“沒有十萬火急的事,何必那麼著急?有句俗話說,欲速則不達,就是有急事,可以叫計程車啊。我們不能叫別人都不買車,但我們自己可以做到。”兒子笑著說:“爸,都像您這樣的思想,汽車廠要關門了。”我笑道:“也不一定,他們可以生產節能又沒汙染的汽車,比如使用太陽能的,一定更受歡迎!”
人類從新石器時代的原始文明,漸次向農業文明和工業文明過渡,不同時期誕生的文明,其目的都是為了讓人類更好地生存與發展,而現在,乃至將來,將是生態文明普照大地的時候,要提高我們的生活質量和幸福指數,必須尊重自然發展的規律,遵循生態文明的理念。樹是從下往上長的,人在接受生態文明的教育,也應該從小時候開始。我當過小學教師,我知道,十二歲的孩子,相當懂事了,給他們講人生的道理,他們也能似懂非懂地留下印象,他們現在就像是雪白的海綿,如飢似渴地吸收著大量的知識,給他們好的引導,就會對他們的將來發揮積極的作用。
走到車水馬龍的公路上,塵土飛揚,風中飄散著一陣陣的汽油味。我和兒子走在人行道上,仍不得安寧,前邊有一輛車不知何故拋錨了,後面的十幾輛車不停地按著喇叭,噪音把我們的耳膜震得發麻。城市的高樓大廈,阻擋了自由的風,阻擋了眺望的目光,城裡的灰塵和熱氣,不能很快地散發。夏季時,當千家萬戶用起空調,熱島效應愈加明顯,城裡的溫度,比城外高出不止一度兩度。空調的溫度調控,相關部門出臺了26度的硬性標準,哪個單位不執行會受到處罰,其實,這是很滑稽的。如果在辦公室內保持26度,由於辦公人員久坐少動,很容易得關節炎;如果在商場內,由於人員密集、出入頻繁,保溫程度差,26度的話,顧客感覺不到涼意。因此,夏天空調的溫度控制,應該因地制宜,不同情況不同對待,根據實際需要來調節,而不是有相關部門統一掌控遙控器。
兒子指著前面幾幢大樓,說:“爸,您看,那是什麼?”那幾幢大樓的樓頂,是漂亮的霓虹燈廣告牌,樓身四周,佈滿閃爍的霓虹燈管。我說:“這是政府的亮化工程,把城市的夜景,裝扮得更美麗。”兒子不解地說:“那些燈根本不是用來照明,只不過是好看罷了,那不是白白浪費電嗎?”我啞口無言。是啊,一方面在向家庭大力推廣節能燈,一方面有人又在大肆浪費電力,這不是有點自相矛盾嗎?節能燈確實不錯,五瓦的節能燈發出的亮度,相當於四十瓦的白熾燈,改用節能燈後,老百姓能節省不少電費,也能緩解電力供應緊張的情況。前幾年,一到夏季用電高峰,很多地方會拉閘限電,給人們的生產和生活帶來諸多不便。
我對兒子說:“他們是在浪費電,這是可恥的行為!你知道電是從哪來的嗎?”兒子搖搖頭說:“我只知道電燈是愛迪生髮明的。”我說:“電是從發電廠輸送到千家萬戶的,我國的發電廠,主要由水電和熱電組成,水電是利用水的落差產生的動能轉化為電能,熱電主要是利用燒煤產生的熱能轉化為電能,現在的發電廠大部分是燒煤的。”兒子說:“什麼水電熱電,我聽不懂。”我想了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