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部分(3 / 4)

著說:“心靜自然涼,夜裡比白天涼快多了,再說,你媽有風溼病,呆在空調房裡時間長了不好。”

父母親還在自留地上伺弄一些蔬菜,有韭菜、菠菜、茄子、黃瓜等,每次回家,我的電瓶車上,總要帶很多東西回城。白天熱得不行,父親在太陽落山後,到地頭給蔬菜澆水,母親一早就起床,割了韭菜,摘了茄子和黃瓜,騎個黃魚車到鎮上的菜場賣菜。鎮上的居民喜歡農村拿出來賣的菜,新鮮,葉片上還沾著露珠呢。一般到上午九點就把菜賣完了,有時賣菜的人多,不大好賣,為了防止黃瓜和韭菜變得乾癟,母親隨身帶了個大的雪碧瓶,蓋上用剪刀鑽幾個眼,瓶裡裝了大半瓶水,蔬菜變了顏色就不好賣了,母親就捏著瓶兒,往菜上灑水,讓黃瓜、韭菜恢復新鮮勁兒。

我小時候,村裡沒人家有冰箱和空調,夏天吃剩下的飯菜,容易餿,餿了就不好吃了,吃了會拉肚子,當時糧食緊張,誰也不捨得把剩下的飯菜丟掉,我們就把它們放在一個吊桶裡,吊到井裡碰著水面的地方,井上蓋好木蓋,晚上再吊起來吃。西瓜和小白瓜,我們也是這麼冰著吃的。每家的水井,就是一個不要本錢的簡易冰箱。父母延續著當年樸素的生活習慣,我也受到他們影響,買東西從不大手大腳。父親一直告誡我:“懶吃懶用,再富的家底也會變空,省吃儉用,再窮的日子總會出頭!”我在家吃了晚飯,臨走時,母親說:“咱家有這水空調,我和你爸再也不怕熱天了,你就安心在城裡開店吧。”父母親對生活的要求如此少,對子女的關愛如此深,我的眼裡溼潤了,我說:“我會經常回家來看你們的。”

22、喧鬧的清明

22、喧鬧的清明

唐朝詩人杜牧的《清明》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可謂家喻戶曉。清明節就要到了,給亡故的親人上墳的,將越來越多,在清明節的前後幾天,蘇州地區的公墓,人滿為患,僅是上海過來的,就有數百萬人,交警忙得暈頭轉向,仍不時有堵車現象,汽車被擠成罐頭,一點不稀奇。

清明節給死去的親人上墳,擦拭一下墓碑上的灰塵,點幾支香,燒一些紙錢,獻一束花,供幾樣食品,寄託家人的哀思,本是人之常情,但也有些地方需要注意。一要注意交通安全,人多車擠,不要性急搶道,人已經不在了,你急著趕到墳前也沒用,懷念是在心裡的,要是你和別人磕磕碰碰,發生點事故,相信親人的在天之靈,也會不安心的;二要愛護草木,公墓大多建在林木蔥鬱之處,不要攀折樹木、踐踏草地,更要小心火燭,紙沒燒盡不要走開,以免被風吹散,點燃附近的樹林,清明節往往是火災的多發時段,香菸頭也不要亂扔,既能保持墓地清潔,又防止火災隱患;三要厚養薄葬,親人活著時,子女多孝敬,這才是正道,他們已經去世了,你就是買再豪華的墓地、再豐富的祭品,也喚不回親人、彌補不了當初的愧疚,上墳不必供太多東西,獻一束*,默哀幾分鐘,心意就到了。

清明那會兒,公墓出入口,會冒出不少小攤小販,公墓本是清靜所在,卻演變成了菜市場,嘈雜得很,想必長眠地下的亡魂,也是看不怪這般喧譁,這是公墓方需要管理的地方。還有,那沿道賣花的,往往是附近的花店派的人員,這幾天生意紅火,*花供不應求,他們居然叫附近的村婦,混在掃墓人群中,等掃墓人前腳剛走,她們就迫不及待地上前將墓前的*取走,低價賣給花店,花店將這些回收來的花重新出售,買花人哪知道這些是二手花,早有人祭拜過了?更有甚者,村民叫自家的孩子,到公墓區“掃蕩”,只要看到墓前供放著水果、青糰子、糕點等祭品,旁邊沒人,就一股腦兒裝進包裡,有的拾荒人員也做這種事,常有雙方人員為了爭奪祭品吵起來。即便有人看到,因他們是婦女、小孩和拾荒者,也就不和他們計較了。路口還有乞討者,伸手要錢算是好的,有些乞討的孩子,抱著你的腿不放,你不給錢很難脫身。前來掃墓的,一般心懷善念,大多慷慨地給一些錢。據說,清明節的乞丐收穫頗豐,一個人一天能要到幾百元。有的乞丐身有殘疾,以乞討為生情有可原,但有些好手好腳,身體壯實,年紀也輕,甘心靠別人的施捨為生,豈是一個懶字了得?

中國的神話傳說,有著非常高明的預見或警示,比如:嫦娥奔月,預示人類與外星球的聯絡,當地球無法生存時,人類將向外星球遷徙;后羿射日,說明歷史上有過非常酷熱的時期,但頑強和智慧的人類挺了過來;女媧補天,警示我們氣候異常將帶來無窮災難,有高溫還有洪水;牛郎織女,告訴我們男耕女織的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