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必須首先只能選擇其中的一個。
王畫最後反覆考慮之下,還是選擇了定窯。
這是有他的原因的。
ps:第二捲開始了,與第一卷一樣,**部分還在後面,請耐心等待。
第二章 紗衣(下)
禹縣,也就是古陽翟縣,原來劃分為嵩州,但前幾年再次改劃,又成了洛陽管轄。另一個臨汝縣,也就是現在的汝州。離鞏縣都不遠。可就是這個不遠,才是壞事。一旦王畫取得成功,必然會招人眼紅。特別是鞏縣現在有許多傢俬窯,這些窯主的力量都不可以小視。那麼只要將他的土源掐斷,就等於切斷了他的命脈。當然,一旦他開始成功,財力充分了,也就等於從某種意義上掌握了一種力量。
再返過頭來燒製鈞瓷以及汝瓷,問題也就不大了。還有一個原因,已經燒出定瓷,也讓人看到你將我這兩條土源掐斷,影響也不大。也就意味著他們不值得去做。這樣,將麻煩有可能地減少。
還有一個原因。這兩處地方離鞏縣近,離滎陽也近。雖然王畫是喊出了安得折腰事權貴的豪情壯志,可對這七家十姓,他還是從內心深處發出深深的畏懼。所以最後他透過王家小娘子的嘴,說了一句沒有朋權沒有敵人的話。希望就此大家一揭兩過,畢竟你們是當世豪門世家,也要個臉面吧,和我這種小人物鬥什麼呢?
但人家會領他這個情麼?
因此,他將視線注意到了磁窯與定窯上。
這兩處地方離鞏縣稍遠,還有一條運河直達天津(黃河中下游有兩條運河,後來到了宋朝時直接變成黃河的兩條主河流),漕運發達。運輸成本能讓人接受。
但磁窯也許從距離上更近一點,可王畫細想了一下,還是也做了放棄。其實磁窯在中國歷史上的地位並不低,可沒有名列宋朝五大名窯,也是因為它的胎釉較粗,也因為這個原因,不被上層計程車大夫所喜歡。王畫也不敢冒這個風險。如果副帶著燒一下,燒出來把玩還是可以的。特別是後來出土的磁州窯三鳳罐,通體開光,筆意古雅,沽價四十萬到四十五萬,竟然因為磁窯沒有名列五大名窯行列,沒有成交。
王畫選擇定窯還有一個原因。因為突厥的強大,河北北方許多地方遭受到騷擾。因此百姓居住得並不密集。在這種情況下,想要得到泥土,難度也會降低。還有一個原因,因為距離稍微有一點遠,等到他燒出瓷器後,人們得知土源時,時間上更遲了一步。在那時候,他應當走向更大的成功,想要阻止,或者使壞,都來不及了。
況且定窯也是北宋五大名窯之首。從造型上或者從外觀上,更容易被大家接受。
但王畫並沒有直接前往定州。他離開白馬寺後,一路南下,來到了陽翟與汝州,辨認了一下泥土,順便帶了一些土樣離開。這是要做試驗的。還有沿路參觀了一些瓷窯,吸引一下經驗。他前世許多燒瓷步驟都是使用機械的。而現在只好任用人的手工,或者粗笨的原始機械。參考一下,心中也有一個底。怎樣將現在工藝變成原始工藝,這個活同樣不好弄啊。
除了這個問題外,還有一個問題,那就是燃料的問題。現在的瓷窯使用的燃料,還是以木柴或者用木柴烘烤成的木碳為主。可最好的燃料,當然還是煤,並且是煤末為最佳。
中國使用煤歷史很早了,可到了大規模正式使用還要再過幾百年,到北宋的時候。
現在因為環境並沒有遭到嚴重的破壞,滿山遍野都是木柴。不要說想不起來用煤,就是想起來了,也未必會用煤,畢竟還要有一個開採與運輸的成本。
但燒好瓷,使用煤,增加了無限的可能。
這個要往後安排了。首先現在王家一個瓷窯還沒有呢。
對於王畫的古怪行動,陸二狗他們感到很不解。王畫不但一路察看,收集了許多泥巴,還收集了許多奇怪的石頭,以及其他一些東西。王畫是用它們做什麼?
不過沒有一個人敢質疑。
相處得越久,他們越發覺王畫的年齡很小,可智商絕對在他們之上。
王畫收集這些東西,不但是為了試驗瓷胎,還要調製瓷釉與瓷彩。後面這兩項工程成功率更低。
就這樣一路向北,本來東西都不多的,可到了定州後,已經變成了三個大馬車了。
但在去定州之前,王畫還順便去看了一下邢窯。然後在定州,王畫仔細地辨認了一些地形,這可又是一個複雜的活。都過去了一千多年,地形相差有多大,比如說現在的關中,是天下人口密度最大,也是最富裕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