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幽求很感動,錦上添花與雪中送炭,人需要那一個?但這個人也有骨氣,對王晙說道:“你違抗當權宰相的命令,保護一個流放的人,勢必無法保全,反而會讓你受到牽連。”
王晙不是在血營,回到了朝廷,就得按朝廷的規矩辦。
就象烏可利明知道孫佺出兵不利,可怎麼辦?
王晙答道:“你所犯的罪,還不至於讓你的朋友與你拒交。我為國家即使獲罪,也沒什麼。”
王晙這樣做出於什麼心理,沒有人知道。也許他在投機,也許他是真賞識劉幽求,也許認為李隆基立太原王家的女子為皇后,應當站在他這條線上。就是王畫也逐磨不透。
不過因為他這次保護,劉幽求得以保全。
另兩個人可就沒有這個好運遇到一個貴人相助了,先後橫遭殘死。其中鄧光賓死得是最冤的。
這也是現在的形式造成的,看看當朝宰相,李隆基的四個心腹宰相,姚宋下放,劉幽求躲在王晙懷中,苟且偷生。張說被太平公主弄到東都洛陽,做了一個尚書左丞。
朝中六位宰相,竇懷貞、岑羲、蕭至忠與崔湜全是太平公主的人。就是陸象先還是太平公主親自提撥的。只有郭元振是李隆基的人,然而這個人選李隆基還不是十分滿意。
但這中間也很有意思,因為李隆基的幫助,將崔湜從同中書門下三品這個假相變成了檢校中書令這個實相,李隆基一直在對崔湜進行拉攏。示圖樹恩讓他倒戈。崔湜也似乎為李隆基所動,實際不然,他試圖做出一副投靠李隆基的樣子,而從李隆基嘴中得到更多的訊息。
而陸象先呢,太平公主一直在向他試好,可他卻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