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現頻繁的印第安人。當然還沒有到美國地域,否則分佈的部落更多更大,這一行人恐怕想回都回不來。
其實如果不是為了私利。這一行還是可歌可泣的,甚至將來都可以載入史冊。
回到了北方,找到了白令海峽。應當說這一行,個個都是聰明勇敢計程車兵,一行人在去的時候在沿途一些顯眼的地標上做了記號。否則就是有指南針,想順利返回也是不可能的。
可白令海峽已經化凍了。於是又做了一些木筏,但這是海峽。就是不寬,也寬達六七十公里。結果可想而知。只有二十幾個人安全地渡過了海峽。還帶過來三匹馬。
韋家的人利用權勢,三個韋家的人先回來。但在路上一個壯士又犧牲了,只回來了兩個。至於其他的二十來人。因為步行,什麼時候回來不得而知,有可能永遠回不來了。
兩個人回到韋家後,韋家作為長安第一望姓,又沾著韋皇后的光,這幾年經濟情況良好,有多少幕僚。聽著兩個人的彙報,立即發現了疑問。那就是王畫說的糧食。
北方是凍土,但這一行向南去卻有大片大片原始的土地。況且再向南,應當可耕耘的原始沃土人且當地的十著人雖然兇悍,可是女明落…※
如果按照王畫所說的,這個瑪雅人應當能順利地統治這一片地域。
有了土地,有了奴隸。何愁糧食?
也就是王畫所說的瑪雅人是假的。
但他們畢竟去的地域很少。不能當作證據。就是能當作證據,王畫掙錢是用來做什麼的?問問街上三歲小孩子,都知道王畫在津貼百姓,津貼國家。如果交出來是什麼後果?還是不交給了韋家?韋家會不會將這些爭來的錢,補貼國家百姓?
這也只能說明王畫預防一手。
而且也沒有證據證明王畫說的是假的,那麼就不能判王畫欺君之罪。
於是韋家派人向韋氏添油加醋說了一遍,當然只能說王畫有異心,其他的也無可奈何。
韋氏聽後不語,並沒有表態。
至於調開朱企。也只是防了一手,並沒有動殺心。這一點王畫倒不必多慮。當然。兩者考慮的利益不同,韋氏考慮的是動彈王畫會引起什麼後果,對她政治有沒有不利。韋家只考慮到每年龐大的金錢。這不是幾十萬婚錢,有可能是每年接近上千萬絹錢的收益。
因此韋家將眼光集中到另一個人的身上。那就是宗楚客。
在他們想來,王畫一家能有什麼?只要王畫一死,其餘就散了。只要提前做了準備,王畫一死。就能順利接受王畫的“遺產”因此用了大量的金錢賄貽宗楚客。本來宗楚客與王畫關係不睦,加上他的二哥宗晉卿生生讓王畫變成了一頭豬。兩者一拍即合。
但想害死王畫是很難的。
所以想出了一條主意,讓王畫出使吐蕃,然後鼓動吐蕃權臣垂達延等人,在王畫返途過程中,將王畫在吐蕃擊殺。
可是韋氏還在猶豫不決之中小畢竟王畫重情重義,如果他與李裹兒成親。不看僧面看佛面,至少不會反對她。如果朝廷出了什麼問題。可以讓王畫當救火隊員撲火。這對以後穩固她的政權極有幫助。
因此考慮到了韋氏的心理,韋家與宗楚客商議了一條藉口。畢竟瑪雅國是假的,那麼王畫手中掌握的力量是非常驚人的。正好王畫出使吐蕃。王家沒有做主的人。這一來一去,有可能是四五個月時間。在這個時間裡,朝廷可以派一些人秘密調查此事。
如果王畫有反心,朝廷將做一些處置沒有反心,又是另外的處置。說得合情合理,韋氏也答應了。
也就是說韋氏一直到現在還在繼續觀望,沒有對王畫動殺機。但是韋家與宗楚客卻動了殺心,而且買通了吐蕃猛將岔達延等人。
全達延率領大軍的駐地正好在積石山一帶,是王畫出使往返的必經之地。當然去的時候不能動心思,還要和親,王畫不能出事故。
王畫聽到這裡微微一笑。內幕情況不太清楚,但王畫做了細緻的安排。他走了後,該安排的也早安排下去。就是朝廷派人將自家圍得水洩不通,想調查也調查不出來什麼。而且為了家人的安全,王畫都沒敢帶李雪君一道前來,這是保護家人安全的。
只可惜自己父母非要來到長安,如果在洛陽更好。
而且他也料到這一行,有古怪在裡面,並且前面剛剛調開朱企,已經給了他警覺。況且還有上官小婉與太平公主向他通風報信。不過王畫沒有想到這一次韋氏居然能網開一面。
難道以後自己也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