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我送親,明知道意義重大,吐蕃大將岔達延還敢凌侮我們唐朝使節。這就是證明。”
而且不止這些,李顯與李世民兩次和親,送財物到也罷了,送經書也罷了,關健送去許多能工巧匠,還有各種典章制度的書籍。可以說吐蕃的崛起,這兩次和親要佔到一半功勞。
但造成什麼後果呢?
絕對沒有換來感恩回報。
就是在歷史李隆基早中期,唐朝軍事力量也十分強盛了,可面對擁有四十萬強軍的吐蕃無可奈何,最後只好在劍南、隴右、河西列三節度使,統御重兵防禦。但唐朝軍隊也就那麼多,分了三處重兵,其他地方便變得空虛起來。於是安史之亂一起,安祿山大軍所向披靡。唐王朝沒有辦法,只好從三鎮調兵。
但唐王朝李顯落井下石,反而雪中送炭,吐蕃人卻沒有放過此次機會。立即出兵,一度攻破長安,擄走五十萬百姓,還只要壯年人,老弱病殘的,一律殺死。或砍斷手足,挖掉眼睛,棄之而去。其兇殘程度一點也亞於後來的僂國。突厥人也兇殘,也擄掠,可也沒達到吐蕃人這種程度。關健是突厥人得到唐朝恩惠不多,而吐蕃人的崛起。本身就是李世民扶立起來的。更不要說後面陸陸續續的支援了。
至於史書上說的吐蕃人替唐朝抵抗了大食人的入侵。
那純是狗屁,大食人在這一百多年中擴張很快,可擴張的物件只是中小型國家。高仙芝那次失敗有多種原因,主要一點就是手上唐兵佔的數量很少,大多是蕃兵,又沒有團結好。還有一點,距離太遠,供給困難。這兩個龐然大物的交戰,如果唐朝孤軍深入必敗。大食人東擴到唐朝領地,同樣也會必敗。與吐蕃人有屁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