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事,莫說富貴不可保,就連她的身家性命也不可知?……”
鄭養性聽了,如雷轟頂,便急急忙忙進宮告知了鄭貴妃。鄭妃剛開始還嘴硬,但內心已經發慌,後聽李選侍告知,皇上有言,若貴妃娘娘移出乾清宮,即可住進慈寧宮,凡朝拜禮節一如先皇對李太后一樣,這樣她才多少消了氣,雖說皇太后沒當成,總算還能享受到同等的待遇,還可以入住慈寧宮,
就在她移宮的當日,她的侄子鄭養性上疏新皇上,請求收回鄭貴妃封后的成命。
三
朱常洛從登基第一天開始,就一反其父長期怠政的壞習慣,每日按時早朝,批答奏章,力圖以一個勵精圖治的皇帝形象,出現在朝臣面前。
在今天的朝會上,他針對先皇所用閣臣平庸者居多的現象,提出了“用人不拘資格” ,凡是才能卓越者,即可破格擢用。他強調即使正在家養病或已經告退的官員,中間如有年力未衰且表現一向良好的,也應量才起用 。這裡他特別提到了原漕運總督鳳陽巡撫李三才大人,讚揚了他保國救民為社稷除害的功績。
對李三才大人,朱常洛一直懷有感激之情。那一年妖書案鬧得人人自危,朱常洛的老師禮部侍郎郭正域遭首輔沈一貫###,危在旦夕,是督撫李三才大人挺身而出,致信沈一貫從中調解,才救下老師的一條命。此外,朱常洛對李大人還有一種親切感,這要緣於自己的祖母李太后。太后與李大人同是通州人,太后常以自己有這麼一個爭氣的同鄉,而感到自豪,並經常在孫子朱常洛面前誇獎漕撫大人。朱常洛對李大人及通州風光的瞭解,大多來源於這位親切慈愛的太后。老太后常如數家珍般給朱常洛講起通州的八景,如被稱為“長橋映月”的永通橋,如八角形十三層的燃燈佛舍利塔;除此之外,經常被提起的還有張家灣的鐵錨寺,和裡二泗的玉皇閣。老太后常動情地念出那首家鄉的歌:“通州城,(就像)一隻好大的船。燃燈寶塔做桅杆。鐘鼓樓的艙,玉帶河的纜,鐵錨落在張家灣。”唸的次數多了,連朱常洛也能脫口而出。朱常洛清楚李三才大人的家就在張家灣,幾年前鬧得沸沸揚揚有關李大人“佔廠、盜皇木”一案,朱常洛始終不肯相信,一個愛民如子的好官,怎會做出那種有失清德的事情 ?他眼下正在考慮起用李大人!……
朱常洛眼睛瞅著吏部尚書周嘉謨,問“漕撫李大人一向可好?” ,周嘉謨出班跪奏,說:“李大人安康 !剛過了七十大壽。”他心中明白起復李大人的日子已不遠了。接著他上奏說:“像趙南星高攀龍,還有梃擊案中查出真相的王之寀,都屬才能卓異忠心為國,懇請陛下破格擢用。”朱常洛痛快地答應了。
朱常洛環視了一遍文華殿,對百官說:“文華殿是窄小了一些,百官排班喧擠。今從內庫再撥銀一百萬兩,興建皇極門殿,作為早朝之用。明日便令欽天監擇日興工。”說到這裡,他頗有感觸地提到自己第一次出閣讀書,說數九寒天,朕就是在這殿後的西廂房,恭聽禮部郭侍郎講課,而如今郭大人已病逝五年了。說完他鄭重地對吏部周尚書說,對現任的東宮講官,要給以“優擢” ;對曾是東宮講官而現已返回原籍的,要從速起用;對已故者,要進行撫卹。
最後朱常洛宣佈,任命孫如遊為禮部尚書,任命王紀(東林黨人)為戶部尚書。
早朝散後,朱常洛回到宮中,一眼瞅見典膳官魏進忠正哄著皇長子朱由校,在院子裡玩遊戲。別看老魏都五十歲了,又不識字,可心靈手巧,他用秫秸和黃紙,一會功夫就糊出個獅子滾繡球,高興得皇長子一個勁兒拍巴掌喊好。
這魏進忠是河間府肅寧縣人,身材魁梧膽子大,從小遊手好閒,原妻馮氏一向看不起他,後魏進忠自行閹割,進宮做了一名太監,這一年他二十一歲。一般太監是十歲進宮 ,魏進忠算是晚的。一開始他在宮中做“小火” ,從事灑掃負重的差事,屬太監最下職。五年前調入慈慶宮,給朱由校母親王才人辦膳。他發現王才人喜歡吃魚,魏自己又曾在肅寧縣城飯館學過手藝,便經常給王才人買“金鯉子”做著吃,又是紅燒又是糖醋,討得東宮上下一片喜歡。這魏進忠性子憨直,在外人看來沒心沒肺,都管他叫“魏傻子” ,實際上他很會###上司,投其所好。魏進忠有個長處就是忠心為主,他伺候王才人朱由校母子膳食,可謂盡心盡力,不但王才人信任他,小朱由校也整日纏著他玩,就連新皇朱常洛也稱讚他忠直,說他性格透明,不像有些太監陽奉陰違。
這魏進忠陪著皇長子舞了一會兒獅子,又教他背開了宮中的食譜。什麼三月吃豬腰子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