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3 / 4)

小說:悲歌一曲東林黨 作者:古詩樂

“皇上先別走,我派人去傳長哥(皇長子)了!一會兒我有話對你講。”

工夫不大,皇長子朱常洛快步走進了慈寧宮。他向太后和皇上行了禮,然後小心翼翼地站在一旁。

李太后指著常洛問皇上:“外廷大臣多說應該早定太子,長哥都十九歲了,皇上打算如何打發他 ?”

皇上朱翊鈞十分為難,竟到了難以啟齒的地步,他不知如何回答是好?他盤算了半天,終於吐出了積壓心頭多年的一句話:“他是都人(宮女)生的兒子!”言外之意是身份不正名聲不好。

朱翊鈞萬萬沒料到這句回話,會惹的太后雷霆大怒。只見太后神色大變,手有些哆嗦,指著朱翊鈞厲聲喝道:“別忘啦! 你也是都人的兒子 ?”

朱翊鈞只覺得頭頂像炸響一聲霹雷,頓時嚇呆了。他從來沒見過母親發過這麼大脾氣,半晌沒緩過神兒來。

李太后瞅見兒子一付誠惶誠恐的模樣,心又軟了,她緩和了語氣說:“大明朝都人兒子當皇帝的多了,從英宗算起,憲宗孝宗世宗穆宗,均非嫡子 ?就你整天抹不開面子,母以子貴,什麼都人不都人的 ?朝中大臣都不把這當回事兒,就你……”

皇上長到三十九歲,從未敢駁回太后的話,今日也是如此,看來只有聽命的份兒,他神情木然,嘴裡有氣無力地答應著:“是……是 !”

皇上回到啟祥宮,身子朝炕上一挺,半天沒說出一句話。他心想難道自己就這樣認輸了嗎 ?他思來想去,也沒尋出一個兩全其美的對策。猛然間,他想起了十五年前賜給鄭妃的那個玉盒,便忽地坐了起來,命令太監傳鄭妃攜玉盒速來。

皇上從鄭妃手中接過玉盒,見封記依然,當開啟盒蓋時,眼前的一幕讓他驚呆了。盒內原寫有“朕立皇三子朱常洵為太子”的御筆,早已被小蟲嚼碎,字跡已無法辨認。鄭皇貴妃在一旁見了,大驚失色,登時就昏了過去。朱翊鈞反倒如釋重負了。他暗自驚詫:“這莫非是天意?”

第二天,皇上便傳旨給禮部:速議冊立儀制來看。這一道聖旨傳到內閣和各部時,已是深夜二更,各部大臣聽說後,無不歡呼雀躍,一場長達十五年的國本之爭,今日總算見了分曉。

幾天後,禮部擬定十月十五日舉行冊立大典,一切準備活動都在按部就班地進行中。突然,皇上下旨命令改期,滿朝文武都驚愕了,都擔心皇上會中途變卦。首輔沈一貫在內閣大堂接旨後,這一回他可沒像以往一樣,一味地###皇帝,而是行使了自己的權利,親自封還了詔書,口稱“萬死不敢奉召 !” 傳旨的太監回去稟告了皇上,朱翊鈞看到一向順從自己的內閣首輔,都不支援自己,便沒敢再堅持下去,最終仍同意了冊立大禮如期舉行。

首輔沈一貫此舉,受到了一些人的稱讚,縱觀他的宰相生涯,這一次只能算是小有救正。從大節上講,他以浙黨黨魁自居,恃權納賄,黨同伐異,以“妖書”案為開端,成為明末黨爭的始作俑者。

“妖書”是一本捏名書,具體的書名叫《憂危竑議》,其內容無非是鼓吹改立太子,由福王(鄭妃所生皇三子)替代皇長子朱常洛。此書一出,鬧的京城人人自危,從公卿到平民無不談“妖”色變。

皇上震怒了,他命首輔沈一貫密訪嚴捕。有順天府秀才皎生光,被人誣陷為該書作者,成為了“逆犯” 。沈一貫授意自己親信、刑科給事中錢夢皋嚴審皎生光,務必讓皎引出同犯郭正域。皎生光飽受毒刑,從昏迷中醒來後,抬起頭仰看錢夢皋說:“我死就死了,逼我妄引郭侍郎,斷然不可!”

郭正域,時任禮部侍郎,他曾擔過皇長子朱常洛的主講官,為人重操守,以文章道德名世,與李三才顧憲成交好。郭是楚地人,籍貫湖北江夏,他素知今天的楚王,非宗室後代,而是一個冒牌貨。當初,太祖朱元璋封第六子朱楨為楚王,藩地在湖北,朱楨第七世孫朱英筠死時無子;如今的楚王朱華奎乃是楚王妃王氏之兄王如言的兒子,襲封已達二十餘年。這段公案,在藩地楚國上層早已是公開的秘密。郭正域還知道,今楚王朱華奎為掩人耳目,曾送首輔沈一貫一百 兩金子,並許諾日後再送上一萬兩銀子。出於職責,禮官郭正域認為今楚王是異性之子,不應亂宗,而沈一貫納賄包庇今楚王,本身就是瀆職,是國家的大蠹,便上疏向皇帝揭露此事,並把楚王賄賂沈的書證貼在奏疏上,請皇上勘問。楚王朱華奎聽說此事後,很是惶恐,便派人送去一百兩金子給郭正域祝壽,並許諾如果郭不再追究此事,再送上一萬銀子,郭正域當場拒絕了。

沈一貫得知郭上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