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部分(2 / 4)

小說:毛澤東品國學 作者:卡車

在他的領導下取得成功的。然而他有一個重大的缺點,就是忽視發展社會生產力。” ①

毛澤東長期重視讀史,但他總是從階級鬥爭的需要方面去從史籍中尋求啟示,借鑑歷史也是主要為現實的階級鬥爭服務,直到晚年他也沒有放棄這個讀史宗旨。這樣,他便很少從古典史籍中得到有關發展生產力的啟示。這可能也是他“忽視發展社會生產力”的一個主觀因素。

毛澤東在對歷史與現實進行某種聯絡之時,有時也有失誤之處。1965年,毛澤東在一次談話中說:

《海瑞罷官》的要害問題是“罷官”。嘉靖皇帝罷了海瑞的官,1959年我們罷了彭德懷的官。彭德懷也是“海瑞”。

這樣的歷史聯絡,顯然是“左”的錯誤的表現,對不久以後開始的“*”,產生了直接的影響。因為這場“史無前例”的災難,正是以批判《海瑞罷官》為開端的。

對於毛澤東在借鑑史籍為現實服務過程中的失誤,在“全民讀史熱”的今日,尤其值得認真研究,以便吸取教訓。只有這樣,才有利於國學的健康復興。

毛澤東愛讀地方誌

在系統地閱讀歷代史冊的同時,毛澤東還非常重視全國各地方誌的閱讀。

毛澤東認為方誌詳細記載了各個地方的山川氣候、物產資源、風俗民情的情況,是極其重要的書籍。如果掌握了這些情況,就知道了各地情勢,就能打勝仗。因此,無論是在艱難困苦的戰爭環境,還是在社會主義建設的和平時代,每到一處,毛澤東都會蒐集當地的方誌,認真閱讀,以此來了解當地的歷史沿革、地理情況、文物掌故及風土人情。

方誌號稱“一方之總覽”,是我國古代典籍中一個重要的類別。據統計,中國的傳世志書約8700餘種,11萬餘卷,佔古籍的10%左右,確實是一筆蘊藏豐富的國學資源。方誌可稱一方之“百科全書”,對各地山川氣候、特產資源、風土民情之類的情況都有詳細的記載,能起到“資治、教化、存史”的作用。因而,方誌常為歷代所重視,遂有“治天下者以史為鑑,治郡國者以志為鑑”的說法。

毛澤東年輕時就熟讀過顧祖禹的《讀史方輿紀要》,也瀏覽了不少地方誌書。1929年紅軍開啟興國縣城,毛澤東在縣圖書館住下,開始專心致志地讀《興國縣誌》。

在瑞金時,毛澤東得到清代續修的一部8卷集《瑞金縣誌》,雖然殘缺一卷,但他卻如獲至寶,挑燈夜讀。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第三章 毛澤東智品古代史籍(27)

在長征途中,環境惡劣,戰鬥頻繁,毛澤東仍不放棄閱讀地方誌書。一次,部隊打了大勝仗,夜間宿營時,毛澤東問秘書有沒有戰利品,秘書把前方剛送來的香菸遞了過來。

毛澤東看著他笑了:“噢,怪我沒講清楚,我要的是書,比如州志啦、縣誌啦什麼的。”

秘書這才明白,他說的“戰利品”是指地方誌書。

建國後,毛澤東多次外出巡視,每到一地,總要開出一批書單,其中就少不了地方誌書。

一次,毛澤東到汕頭市,就索讀《汕頭縣誌》、《潮州府志》,還問有汕頭,是否有汕尾?

1958年3月,毛澤東到成都主持中央工作會議。3月4日下午一到成都,立即要來《四川省志》、《華陽國志》等認真閱讀。以後還要來《都江堰水利述要》、《灌縣誌》等志書,就連《武侯祠志》也讀了。還在書上批、畫、圈、點。會議期間,他親自挑選唐、宋、明三朝詩人寫的有關四川的一些詩詞,連同《華陽國志》一併印發給與會同志。也是在這次成都會議上,毛澤東提倡在全國編修地方誌。

1959年6月30日清晨,66歲的毛澤東上廬山,稍事休息後就要借《廬山志》讀。工作人員借來了民國時期吳宗慈修的《廬山志》,毛澤東看了目錄後又要求把吳宗慈編的《廬山志續志稿》也借來。看完後對工作人員侃侃而談:“廬山的山名由來,眾說不一,有人說是周文王時由匡裕兄弟在山中結廬而居,周文王去訪,只見空空草廬一座。又有人說是周威烈王去訪,人去廬存。這兩則傳說相隔數百年,後人以訛傳訛。我們現在就不能這樣辦,對歷史的態度要嚴肅,不能含糊嘛。”

說到這裡,毛澤東轉身對周小舟等人說:“你們是秀才,請你們查一查,研究一下。”又說:“這部續志很好,對現代歷史有參考價值。蔣介石的廬山談話都記錄下來了,當時梁實秋有意遲到,名單最後是梁實秋。此人在會後兩天遲遲登山,他雖然是資產階級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