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部分(3 / 4)

小說:毛澤東品國學 作者:卡車

是可以制敵於死命的用兵藝術。毛澤東在戰爭實踐中也能創造性地運用孫子的這一用兵原則。

毛澤東認為,游擊隊作戰的特點和要求,一是“集中可能多的兵力”,“力戒臨戰分散兵力”;二是“很快地解決戰鬥”,“力戒拖延”;三是“出其不意地襲擊敵人”,“力戒消極防禦”。毛澤東在《論持久戰》中說:

什麼是不意?就是無準備。優勢而無準備,不是真正的優勢,也沒有主動。懂得這一點,劣勢而有準備之軍,常可對敵舉行不意的攻勢,把優勢者打敗。我們說運動之敵好打,就是因為敵在不意即無準備中。

總之,正是由於毛澤東從“兵學聖典”《孫子兵法》中汲取大智慧的營養,並將其中仍然具有強大生命力的作戰謀略和原則創造性地運用到現代戰爭中,才導演出一幕又一幕威武雄壯的戰爭“活劇”,使他成為世界現代史上首屈一指的偉大軍事家,堪稱現代“兵聖”。

毛澤東與《韓非子》

晚年毛澤東曾和他的侄兒毛遠新有過一次關於讀書學習的談話。

當毛遠新談到已看完了“二十四史”和《資治通鑑》,並正在看李斯的《論統一書》和《韓非子》時,毛澤東說:

這些書你都應該看,只看一遍不行,至少要看5遍。你說的《韓非子》我年輕時就看過幾遍,其中的《說難》、《孤憤》、《五蠹》都能背得下來。這個韓非和李斯都是荀況的學生,也都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家。後來,李斯作了秦始皇的宰相,怕韓非奪權,就在公元前233年把他殺了。所以韓非感嘆說:“上古競於道德,中世逐於智謀,當今爭於氣力。”他講的這個“氣力”,其實就是“權力”。韓非為什麼被李斯殺了,就是因為李斯的權力比他大。“力多則人朝,力寡則朝於人,故明君務力。”高明的皇帝一定要控制權力,秦始皇聽了韓非的勸告,搞了箇中央集權制。我們共產黨也學秦始皇,搞“一黨治天下”,就是要掌握住國家領導權。②

第四章 毛澤東智品諸子(12)

毛澤東在讀《史記·老子韓非列傳》時批註道:

韓非師從於荀子,戰國時期法家的代表人物,他提出的法治、術治、勢治三者合一的封建君王統治術,對後世影響很大。③

《韓非子》到底是怎樣的一部書呢?吸引著年輕時的毛澤東就看過幾遍?

正如毛澤東所說,韓非子和李斯都是荀子的學生。春秋末期到戰國,思想界百家蜂起,韓非子之前如管仲、商鞅、申不害、吳起、慎到等人的政治主張和執政方針最接近法家,但他們都沒有建立起一整套的以法立國治國的系統理論,因此只能算是法理學者。韓非子從荀子霸道思想以及禮治理論出發,吸收前代法理學者的思想與實踐的精華,而建立起了完整系統的法家理論。

韓非子學說的主要內容包括如下幾點:

其一,進步的歷史觀。

韓非子在《五蠹》中說:大禹時期取火已比較容易,如果誰鑽木取火,一定會被人恥笑;在商湯時代已經建築一定規模的城市,如果誰再用挖溝來守衛自己的家園,則一定被人恥笑。“是以聖人不務循古,不法當可。論世之事,因為之備。”對於“取法先王”的理論進行堅決的駁斥。

其二,提出明確的法治主張。

韓非認為以法治國是最可靠的。儒家的人治思想太脆弱,導致“人存政舉,人亡政息”,沒有制度保障。韓非認為人治遠不如法治,在《用人》篇中說:“釋法術而任心治,堯不能正一國。去規矩而妄意度,奚仲不能成一輪。……使中主守法術,拙匠執規矩尺寸,則萬不失矣。”道理說得簡明透徹。

其三,君主要執掌大權,要有絕對權威並嚴格賞罰制度。

《韓非子·二柄》中說:“明主之所導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二柄者,刑德也。何謂刑德?曰:殺戮之謂刑,慶賞之謂德。為人臣者,畏誅罰而利慶賞,故人主自用其刑德,則群臣畏其威而歸其利矣。”

這樣,根據歷史的發展而改變政治制度,不必尊法先王,建立完整的法治制度,君主緊緊掌握權勢,掌握“二柄”,即賞罰大權,那麼天下就可以穩穩掌握在手中了。因此,韓非的法家思想被概括為“法”、“術”、“勢”的有機結合,是系統完整的治國理論。

《韓非子》中有兩個非常著名的典故,一個是“自相矛盾”,一個是“諱疾忌醫”,毛澤東在談話和文章中都活用過。

在《為皖南事變發表的命令和談話》中,毛澤東說:

至於重慶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