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下移,以致天下騷動,還望將相大臣,慎鑑覆轍,協力圖治,毋誤因循!”李善長等頓首受命。
此之後,朱元璋之軍聲威大壯,開始大範圍南征北戰,所向披靡,降服方國珍等義軍之後。已是四海歸心,天下呈一統的局面,唯有元朝之都尚未攻下,其餘各地皆是統轄於內。
李善長等復奉表勸進,吳王不允。表至三上,乃命具儀以聞。
李善長等便參酌成制。定了一篇宜古宜今的大禮。呈上吳王朱元璋察閱。
吳王朱元璋略加損益,乃由太史令劉基,擇定吉日,準於戊申年正月四日即皇帝位,國號明,改元洪武。
先期三日。築壇南郊,一應禮儀俱備。朱元璋覆命群臣,齋戒沐浴,至期同赴南郊。先祭天地,次及日月星辰、風雷、五嶽四瀆、名山大川諸神。壇下鼓樂齊奏,壇上香菸繚繞,當由朱元璋親自登壇,行祭告禮。
太史令劉基,代讀祝文道:
洪武元年歲次戊申,正月壬申朔,越四日乙亥,天下大元帥皇帝臣朱元璋,敢昭告於皇天后土,日月星辰,風雲雷雨,天神地祇之靈曰:天地之威,加於四海,日月之明,昭於八方,雲雷之勢,萬物鹹生,雨露之恩,萬民鹹仰。伏以上天生民,俾以司牧,是以聖賢相承,繼天立極,撫臨億兆。堯舜相禪,湯武吊伐,行雖不同,受命則一。今胡元亂世,宇宙昏濛,四海有蜂蠆之憂,八方有蛇蠍之禍。
群雄並起,使山河瓜分,寇盜齊生,致乾坤棄滅。臣生於淮河,起自濠梁,提三尺以聚英雄,統萬民而救困苦。託天之德,驅一隊以破肆毒之東吳,仗天之威,連千艘以誅梟雄之北漢。因蒼生無主,為群臣所推,臣承天之基,即帝之位,恭為天吏,以治萬民。今改元洪武,國號大明,仰仗明威,掃盡中原,肅清,使乾坤一統,萬姓咸寧。沐浴虔誠,齊心仰告,專祈協贊,永荷洪庥。尚饗!
祝畢,朱元璋率群臣拜跪如儀。是日,天宇澄清,風和景霽,氤氳香霧,縹緲祥輝,與連朝雨雪,陰霾的氣象,迥不相同。
人人說是景運休徵,昇平豫兆。冠冕堂皇。祭畢下壇,李善長率文武百官,都城父老,揚塵舞蹈,山呼萬歲,五拜三叩首。(注:源自蔡東藩《明史演義》第十四回四海歸心誕登帝位三軍效命直搗元都)
天下江山得以四海歸心,江湖上,自楚皓天、沈婉月擊斃龍嘯奉,聶谷、蝶舞煙飛灰滅般消失,鬼谷劍派土崩瓦解,傾城夫人攜帶其女兒唐鈺兒亦是銷聲匿跡,江湖呈現空前的寧靜。
天下百姓皆是翹首等待朱元璋率領三軍將士,直奔大都,剿滅元朝宮闕,建立漢室江山,天下便呈現了一片祥和之氣。
誠然,朱元璋揮師北上,一路勢如破竹,元軍士氣低迷,不消數月,三軍將士趁勢直搗元朝之都,元順帝無處逃逸,唯有伏誅。
朱元璋一統天下,登基立位,建立明朝,其為明太祖,三軍將士皆是加官進爵,亦是蕩平天下梟雄,穩定天下大勢,此段歷史,略簡不贅。
因為朱元璋建立漢室江山,自擊敗陳友諒之後,局勢已是明顯。
天下一統,江湖雖在白衣劍客金世義統率之下,呈現太平,究竟是真的寧靜,還是暴風雨之前的寧靜?
白駒過隙,光陰易逝,轉眼間,兩年過去了,落鳳鎮,之前鬼谷劍派的鬼谷聖殿,是為武林正派武林盟主所在之地,更名為“武林盟”。
如今天下百姓安居樂業,皆是天平景象。金世義操持著武林正派,兢兢業業,以德服人,武林正派皆是順服。
武林盟,大殿之內,今番竟是一種肅穆蕭殺氣息,眾人皆是面色凝重,武林盟主金世義一臉沉重,幽深的眼珠子,深陷眼眶,兩鬢略顯斑白。這些日子操勞,他殫精竭慮,甚是憔悴,如此之莊重場面,想必江湖之中,又有大事發生了。
果真是有大事發生了,江湖暗流湧動,應了那句話:“何謂江湖?有人說:人即為江湖,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江湖是不會真正歸於沉寂的,縱使表面平靜,其中必然暗流湧動。
“啟稟盟主,點蒼派,上下四百二十一人,無一生還,皆是死於一劍封喉。其掌門人遊嶽遊掌門身首異處,慘不忍睹。”唐刀門掌門唐宋臉色凝重地說。
崆峒派掌門天元真人朱青竹亦是沉重地說:“青城派,一共五百三十七人,全死於一劍封喉,其掌門青城子,亦是身首異處。”
崑崙派掌門“卓爾不群”卓不群低吟道:“我派弟子負責的鐵掌門,一百九十七人,巨鯨幫,二百五十三人,一律死於一劍封喉,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