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山路,可通南北。崎嶇下扎,形式險要,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氣勢。
大谷關,是一條長達十五里的大溝。
西面有萬安山諸峰,可見伊闕關;東面有軒轅關,三面臨溝,一面通谷,猶如半島。
張衡曾在《東京賦》中說:盟津達前後,大谷直通前……
位於大谷關南面,與伊川接壤處,有一個村寨,名叫馬村寨,位置極為偏僻。
風掠過,枯黃的樹葉飄飄揚揚。
呂蒙端坐在馬村寨口的老槐樹下,朝著遠方眺望。
在他面前,有一個圓形的石桌,一個火盆子上架著鐵網,上面擺放著裝滿了清水的陶盆。
水已經開了,裡面溫著兩壺酒。
呂蒙就坐在石桌的旁邊,一動也不動,就如同一尊自恆古以來存在於此地的石像。
第一部 少年遊 第四一一章 呂蒙獻三關
更新時間:2008…11…21 19:33:16 本章字數:3546
蒙的相貌,並沒有董俷所想像中的那種俊朗神怡。
他身高七尺八寸,國字臉,膚色略帶古銅,看上去很敦實,很魁梧。手掌很大,骨節很粗,乍一看,有點像是個鄉下的老農,再仔細一看,和貧寒庶子無二樣。
演義中,這呂蒙曾白衣渡江,幹掉了關二。
還有一句俗語,叫做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說的也正是呂蒙。
對於這樣一個人物,董俷覺得冒險前來,非常值得。不過看到呂蒙的時候,多少有些希望。在薰俷的心目中,呂蒙是和周瑜諸葛亮一般存在的神仙般人物。可是當薰俷坐在呂蒙對面的時候,根本沒有覺察到那一絲絲的神仙氣,非常的普通。
這裡是大谷關南方的馬村寨!
薰俷只帶了韓德,還有五十名技擊士前來。不是他想要耍酷,而是從谷城到大谷關,中間必須要透過曹軍的封鎖線。不管是從那個方向,都不是容易的事。
而在董俷而言,也很想見見這個呂蒙。
呂蒙是汝南人,黃巾之亂髮生時,汝南也遭受了波及……那一年,呂蒙只六歲。
隨父親呂善逃離了汝南,後來又和陳到等人相逢。
原以為到了潁川能安頓下來,可不成想當時的潁川,甚至比汝南還要混亂許多。
一群人就這樣,躲入了深山中。
後來董俷來到那山裡面,呂蒙第一次見到了董俷。
說實話,一開始呂蒙挺害怕董俷,因為董俷的相貌太醜。太猙獰,太嚇人了!
可是在難民暴亂,想要以幼兒為食的時候,董俷出現了。
一杆馬槊殺的那些暴民噤若寒蟬,不但給了大家糧食,同樣地也保住了呂蒙的性命。也許薰俷對這件事一點印象都沒有。可是在呂蒙而言,卻是記憶深刻。
此後隨父親回了家園,呂蒙習文練武,十四歲被舉為茂才。
十八歲時。成了富長,而這時候曹仁正在汝南和張燕激鬥,董俷從西域殺進關中。呂蒙的心動了,很想去投奔董俷。可是路途遙遠,他也沒有一點辦法。
從富長,一步步做到大谷令!
在呂蒙的刻意掩飾下。曹操也未能發現自己麾下竟有大才。
薰俷派人說降呂蒙的時候,呂蒙不置可否。反而在回信中說:請董俷大谷關一聚。
在許多人看來,這簡直是一個笑話。
陳到說:“主公奈何以萬金之軀,親蹈虎狼之穴?三關雖重要,但是呂蒙心思未明,萬一是計策的話。主公豈不是危險?不取三關,我等徐徐圖之,周瑜必敗。”
薰俷反問道:“叔至真地以為。周瑜那麼容易被打敗?”
“這個……”
不僅是陳到,包括徐庶都啞口無言。
想要敗周瑜的話,還真不是他們所說的那麼容易。
薰俷說:“打持久戰,曹操聯軍得數州之地,絲毫不比我關中弱……況且有袁紹虎視眈眈,若我們打得太久,他必然會有異心。況且,關中經年大亂,元氣尚未恢復。這一仗打到現在這種程度,已經是關中西域等地的極限,不能拖下去了。”
“可是……”
“我也知此行兇險,然事在必行。我於千槍萬仞之中,矢石交攻之際,也未曾有過退縮。匹馬縱橫,誰能攔我?叔至說大谷關為虎狼之穴,卻不知某乃虎狼之將?不過回家而已,又何必擔心!況且,在我看來,呂蒙值得我去冒這個險。”
陳到徐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