彪之事又如何對答?”皇甫嵩的語氣緩和了很多。
“從戎入伍,上陣殺敵本來就是把腦袋別在褲腰帶上的差事。張讓既然讓侄子從軍,就該知道張彪可能戰死。以前大人不肯擢升他是怕荒馳軍務,現在他死了,給他個追封又何妨?”寇邵邊說邊悄悄的觀察皇甫堅壽和皇甫酈,他們二人一直用詢問的眼光看著皇甫嵩。
皇甫嵩點點頭,皇甫堅壽和皇甫酈又分立左右各子站好,寇邵也長長的舒了一口氣。皇甫嵩在案几上攤開一卷竹簡,“本帥要寫一封奏表為立功的將士們請封,寇邵~你是第一個。”說罷他揚揚手,示意眾人退下,於是皇甫堅壽、皇甫酈和寇邵應諾而退。
趟到自己的榻上,寇邵心裡真是五味俱全。連皇甫嵩這樣的人為求自保都會對自己這樣的有功之臣動殺意,真實人心險惡啊。還好自己先殺了宋力,否則可能死的人就是他們兩個。
~~~
《後漢書皇甫嵩傳》:“斬梁,獲首三萬級,赴河死者五萬許人,焚燒車重三萬餘兩,悉虜其婦子,係獲甚眾。角先已病死,乃剖棺戮屍,傳首京師。”張角病死,張梁戰死,在一連串的沉重打擊下,獨木難支的張寶也隨即在下曲陽被皇甫嵩聯合鉅鹿太守馮翊郭典絞殺。“首獲十餘萬人,築京觀於城南”。同時南陽黃巾也被朱儁鎮壓,震動天下的黃巾起義就這樣被絞殺了。
東漢末黃巾大起義,經過了十幾年的秘密準備,但起義後僅歷經九個月的時間,主力就遭到徹底失敗。雖然黃巾起義被鎮壓了,但是他的後果是嚴重的。東漢末年的時候本來就自然災害不斷,再加上黃巾起義的戰爭,使得人口銳減,土地大量荒蕪,戶籍冊上登記的戶口“十載一存”。不過大量地主被黃巾軍殺死,使得無主的土地增加,也為後來的屯田提供了物質基礎。
黃巾既定,大軍當還師雒陽,寇邵自然也跟隨皇甫嵩一起返回雒陽。
雒陽,原來是叫洛陽的。但是那時候五德始終說很流行,東漢光武帝劉秀認為洛陽的“洛”帶水,會傷害到漢朝的火德,於是““漢興火德,乃去水加隹成雒”。雒陽是在呂不韋擴大成周城的基礎上建成,漢代又有所擴大。城址在今河南洛陽以東15公里處。北依邙山,南臨洛水,地形北高南低,既有天然屏障,又便於交通。光武帝年間修太廟,建社稷,修南宮殿,築城牆和城門,建明堂、靈臺和辟雍。雒陽城的城牆全部由夯土築成,合漢代約31裡。雒陽城俯瞰成長9裡寬六里故時人又稱之為“六九城”。
雒陽城門12座,但不是每面3門,東西各3座,南面4座,北面2座。城門皆有亭。城門均有3個門道,中間為御道。南面的平城門最顯赫,直通皇宮,皇帝到郊外祭祀由此門出入。出平城門南下,有明堂、靈臺、辟雍。
雒陽城內有南宮、北宮兩座主要宮殿。西漢時已經存在,東漢又大規模擴充套件修建。劉秀在這裡主要修建了前殿,南宮是皇帝議政和受群臣朝賀的地方。北宮的正殿叫德陽殿,南北七丈,東西三十七長四尺,殿高二丈。周圍廣場可容萬人。北宮風景秀麗,是皇帝和嬪妃寢居之所。南北二宮之間有一條複道(天橋)連線。
東漢帝國雖然已經奄奄垂暮,但是雒陽做為這個國家的心臟依然充滿了活力。
txt小說上傳分享
國舅何進
雒陽東側有城門三座,分別叫做建陽門、東陽門和青陽門。本來大軍西歸,走東面的城門入城是最近的,但是偏偏要饒著城牆向南走,從南面的平城門入城。因為南面的城門直通皇宮,皇帝要在這裡迎接保衛了大漢帝國的英雄——皇甫嵩和朱儁。皇甫嵩被擢升為左車騎將軍,領冀州牧,封槐裡侯,食槐裡、美陽兩縣,合八千戶。朱儁拜為右車騎將軍,光祿大夫,增邑五千,更封錢塘侯。
寇邵做為皇甫堅壽的部曲有幸也算是近距離看到了這位孝靈皇帝。他穿著黑紅色為主的龍袍,頭戴平天冠,滿是笑意的臉卻無法掩蓋被酒色掏空身子的慘白和眼袋。一群宦官始終圍繞在他周圍,估計這就是傳說中的“十長侍”了。其中有一人和其他宦官形象差距很大,別的宦官大多身材瘦小,或者臃腫肥胖。而他卻身高八尺,虎背熊腰,沒有尋常宦官的扭捏和做作,反倒是充滿了陽剛之氣。只是他嘴唇上沒有鬍子,要不然肯定沒人會以為他是宦官,這個人就是蹇碩。
按照皇甫嵩上表褒奏的立功人員名冊,曹操由於他爺爺曹騰和父親曹嵩的關係遷為濟南相。而寇邵雖然有皇甫嵩的褒奏,但是一個沒什麼背景的小子,又沒錢去賄賂十長侍的人當然是得不到什麼好差事的。給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