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4部分(3 / 4)

小說:東萊太史慈 作者:溜溜

對了史阿兄,你和呂布的一場絕世之戰到底要定在何時進行呢?”史阿微笑道:“明年春暖花開之日,就是我和呂布一較高下之時。”

太史慈點了點頭,一拍史阿的肩膀,轉身而去。

史阿和漢獻帝的願望日益迫近實現,自己也要努力了。

轉眼間便來到了年關,長安城更加熱鬧起來。因為漢中和西北的大勝,故此長安局勢穩定,因此迎來了四方的賓客和客商。這其中不乏中東和歐洲的商人。

他們在長安以貨易貨,攜帶著大量的新奇貨物回到了歐洲,牟取暴利,也正因為他們,歐洲人再一次感受到了華夏民族的強大實力,開始源源不斷的派遣使者而來,與華夏建立良好的關係。

故此,今年長安城的西方人特別的多。除了這些人之外,還有來自各地的客商和各地政府派來的使者,故此長安的熱鬧是可想而知地,簡直有點人滿為患。

太史慈看著這種情況有點幸福的頭痛,管寧更是早早提出了擴建長安城的建議,現存地長安城雖然雄偉,但是在日益增多的人口地擁擠下顯得狹小起來。

對此提議,太史慈當然沒有任何異議,當下批准。而這項工程自認有馬鈞這大的發明家的參與,他帶領的從青州而來的科技院的那些學生對長安城的人文風貌進行了多方的調查和探討,為長安城的擴建做著積極的準備。

到了這時候,太史慈才知道建設城市有很多的講究,並不單單是什麼城市規劃那般簡單,居然還要考慮到天文地理這些因素,實在是繁瑣得很,太史慈只覺得十分的幸運,不必親自去考慮這些問題。除此之外,對於太史慈來說最大的好事就是墨姬和步飛煙“發明〃的戲劇藝術越發的成熟,開始風靡大江南北,而其還兼顧雅俗共賞,分為歌劇和話劇兩種,達官貴人們當然比較偏向於高雅音樂,平民百姓則對通俗易懂的話劇表現出了極大的熱衷。

為了推廣戲劇,太史慈不但請了一干文人去寫劇本,而且還在民間出版關於戲劇理論的書籍,雖然比較粗淺,但是卻極為使用,故此在不長的時間內,在黃河兩岸便如同雨後春筍一般湧現出了很多的劇社,開始積極的創作話劇。透過精彩動人的故事來展現道德的感召、文化的魅力、人性的得失、生活的色彩,這絕對是其他教化手段所難以企及的。

()

關於戰爭、愛情、家庭生活、政治、歷史、神話等等,無所不包。

當然太史慈不會任話劇隨意發展,為此便成立了專門的稽核部門,以免不健康的東西在社會上傳播,條件倒是很寬鬆,只要不違反新“五德終始說”便可透過。太史慈也沒有閒著,向墨姬她們說了不少後世成功的戲劇,當然僅僅是介紹故事而已,至於劇本還要她們自己去寫,總不能原封不動地照抄吧?

長安,一片喜氣洋洋。

而在這時,高堂隆也開始了對一干犯人的審判。

第三部 一統 第十一卷 第六章 識破

長安城的監獄中的那些大人物當做一直受到人們的關注,只不過青州律法森嚴,對於犯人一向做到秉公執法,故此眾人無不靜靜地等候朝廷方面的判決。

故此,高堂隆將要對這些大人物量型的時候,必然受到長安城中的各個階層的矚目,百姓們想得簡單,當然是這些人死有餘辜,政客們卻在從這些階下囚的身上學習著反面教材,免得重蹈覆轍。發生這種情況也是難免,太史慈現在掌控了中國的北方,實力雄厚,統一天下也是近在咫尺的事情。但是朝廷內部卻也龍蛇混雜起來。雖然太史慈已經最大限度的打壓了世家大族,避免了因為家族而產生的腐敗,但是天底下最難測的便是人心。雖然三國時代世家大族的壟斷統治是造成中國分裂的主要原因,但是卻不是唯一原因,隋唐之後中國仍然分分合合,自然有不同的原因在其中。正因為如此,太史慈可不認為自己建立了一種良好的制度就可以千秋萬代,尤其是和張夫人說過話之後,太史慈更覺得人的重要,打江山難,治理江山更難,從天下大事已定開始起,自己的每一個行為都要經過深思熟慮,在這人治的時代中,上位者的行為將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天下的走勢。故此,司馬懿等人的結局就顯得十分的重要,那就會左右很多人對天下形勢的看法。不過太史慈也算是問心無愧,雖然自己早就有意殺死司馬懿,但是那是因為了解司馬懿的為人,並非是出於什麼妒賢嫉能,又或者簡單得不能為自己所用。太史慈並不懼怕司馬懿,自己手下謀士如雲,一個司馬懿又算得了什麼呢?太史慈所擔心的事情是這個司馬懿不管到哪裡都會成為禍害,所以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