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沒錯,雖然世家大族不能像以前那樣掌控百姓的生死,但畢竟也得到了大量的好處,倒也沒有什麼太明顯的越軌行為。”
太史慈滿心歡喜,以為可以從兩個人身上找到突破口,誰知道竟會是這種結果,不由的大失所望,不過沒有放棄道:“你們不要妄下結論,再想一想青州最近有何不妥的地方?”
龍星皺著眉頭想了又想,還是一無所獲。
伊籍思索了半晌道:“除了一些人事上的變動外,青州沒有什麼變化,我們一直都苦忍著等待主上的青州改制。”
太史慈聞言道:“人事變動?什麼人事變動?”
伊籍道:“也沒有什麼了,平原郡原來的太守管統現在任上生病,聽說是舊傷復發,平原郡地方上舉薦名士陳逸為太守。”
太史慈聽得眉頭大皺,覺得不妥,卻又不知道哪裡出了問題,來這時代還是第一次聽說陳逸這個人,不過不知道怎地聽著這名字很耳熟,彷彿在哪裡聽說過,但就是想不起來。
太史慈之所以這麼在意這一點,就是因為平原郡和樂安郡本就是挨著的,而現在袁譚的軍隊就在樂安,那麼太史慈就對平原郡也用上了心,雖然僅僅是小小的人事調動,但在這等時刻,太史慈絕不會放過任何一個細節。尤其是這個平原郡。
要知太史慈作為青州刺史權力很大,但東漢地方上州郡不兩立的政治弊端由來已久,雖然經過太史慈的一番初步治理,這種局面在青州經過臨淄一戰後大大改觀,但平原郡始終是個例外。
當年管統做平原郡太守時就對孔義很不感冒,因為平原郡的歸屬始終是個說不清楚的問題,但因為當年太史慈挾平定臨淄之亂的餘威,迫使管統屈服,承認平原郡歸青州所有。
可是在實際上,青州對平原郡的控制力始終不強。至少在官員的任命上平原郡一直是我行我素,太史慈早就想要抽出手來收拾平原郡,但無奈自己的事情一件接一件,根本就沒有一個喘息的機會,所以就放過了平原郡。
唯一令太史慈比較滿意的事情是沒有令劉備坐上平原郡的太守之職,一直令那個蠢貨管統在這位置上待著。
嗯?等等!太史慈一下子想起了歷史上管統和袁譚的關係,不由得大吃一驚。
該死!自己怎麼這麼疏忽?
早在臨淄的時候自己就看出了袁譚對管統的拉攏,而且在歷史上管統一直對袁譚忠心耿耿,誓死追隨。
可是現在偏偏在袁譚出兵的當兒,這個管統病倒了,未免太巧合了吧?難道是這管統轉了性子,不再為袁譚服務,見到事情不妙先對外稱病?
太史慈自己想一想就覺得沒有道理。
看來這個問題還出在管統的下任,這個叫做陳逸的人的身上。
管寧顯然知道太史慈的心事,只是他想不到太史慈居然會不知道大名鼎鼎的陳逸,於是開口解釋道:“主上不知道嗎?這個陳逸就是已故的陳蕃先生的兒子……”
原來是他!
太史慈猛地想起到底在哪裡聽過這個名字了。那當然是在《三國志》中。
這個陳逸和許攸關係極為密切,當年密謀廢除靈帝的人中就是他一個。不過這事情知道的人很少,要不是史書中在曹操的記錄中有這麼一筆,是沒有人會知道陳逸的所作所為的。
一想到這裡,太史慈幾可肯定袁譚的事情無論是管統還是陳逸都有份。
管統本就是袁譚的人,而陳逸是許攸無話不談的好友,許攸現在就在袁紹的手下出謀劃策,若是太史慈還想不到這其中的奧妙,還不如馬上舉起白旗來投降、回家抱孩子算了。
哼!袁紹自以為這事情十分的機密,卻絕對想不到自己這來自後世的特殊身份使得自己早已經對眾人之間的關係洞若觀火。
要是太史慈不知道陳逸和許攸的關係,那麼這真是一步妙棋,可惜現在看來令管統裝病,讓表面看似和袁紹一點關係都沒有時則對其忠心耿耿的陳逸當上平原太守不過是欲蓋彌彰罷了。
只要想一想平原郡的一馬平川的地形,太史慈就知道袁譚其實可以隨時進入到平原郡,然後勢如破竹地殺向臨淄。那麼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現在袁譚作出的種種非要從樂安郡透過的姿態不過是為了麻痺自己罷了。
聲東擊西?好毒辣的計策!
既然如此,那麼自己何不利用這一點呢?
太史慈嘴角逸出一絲冷笑。
袁譚,你就等著受死吧!
第一部 第七卷 第五章 謀變(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