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想見到我們軍長,先把前次的事情解決掉。以前次的事情。做為你們的誠意,我們軍長才會接見你。另外我們軍長讓我轉告你,清東鐵路修復的差不多了。”
拋下這麼一句話,這位軍官直接甩手走人。而小野次郎自然明白,前次的事情是什麼。可在他看來,明明對帝國有利的事情,卻拖延到至今依然沒有結果。
至於那軍官最後一句話的意思,小野次郎同樣再清楚不過。清東鐵路一旦修復。那麼沙俄方面就是透過鐵路,往吉省跟盛京運輸物資。
現如今,沙俄大量的物資。大多都是透過海運的方式運來或運出。島國如果真的下定決心開戰,首要解決的目標,就是聚集在旅順的沙俄海軍艦隊。
要是劉興華允許沙俄藉助鐵路運輸物資,對島國而言可謂雪上加霜。這樣的局面,小野次郎自然很心急。卻也只能將這個情報,立刻傳回島國交出內閣審議。
對於小鬼子的著急。劉興華自然也是看在眼裡。如今的他,抓緊時間完善對黑省各城的民政管理機構。採取的軍政府的管理模式。管理著黑省各城市。
依照後世的管理模式,以省、市、縣、鎮、村的組織機構。派遣精幹的民政官員處理各地的民事。此外,除了村一級只設民兵小隊外,其餘鎮一級都設內衛部隊。
這些內衛部隊,將承擔抓捕罪犯,審判罪犯跟管控當地治安的任務。雖然各項規章制度,暫時還不是很成熟。可劉興華相信,只要用心去做,情況會慢慢好轉的!
正如小野次郎所擔心的那樣,擔任沙俄聯絡公使的喬伊,接到帝國下達的任務。又一次前來找劉興華談判,希望儘快讓清東鐵路開通。
這段時間,喬伊也知道,劉興華已經修復了黑省境內的鐵路。甚至依託這些沙俄修建的鐵路,完善各地的交通情況,讓商販跟百姓,也享受鐵路帶來的好處。
在劉興華看來,任何年代道路通,則商業暢通。就算兵力調集的話,也會顯得快上許多。後世他就聽過一句話,叫‘要想富,先修路’,想來肯定是有道理的。
目前在黑省境內,幾家生產水泥的工廠,也可謂生意興旺。生產出來的大量所謂‘洋灰’,都被送往各地修建公路。雖然達不到後世那些交通便利,卻也保證所謂的官道暢通。
一些生活在人煙稀少山村的百姓,也被劉興華沅派人接出,安置到交通相對便利的地方生活。而遷移這些百姓的補償,就是給他們那一幢磚瓦房。
這樣的待遇,對於生活本就貧苦的百姓而言,無疑是天大的好事,根本就沒什麼人拒絕。而使用這種管理方式,也能最大化集中管理這些百姓。
大戰之後,雖然黑省有點百廢待興的感覺。可很多人都知道,安民軍收復黑省之後,一系列的政策,都讓百姓享受到實惠跟好處,自然願意接受安民軍的統治。
甚至一些經商蒙古的山西商人,也試著派了接觸駐防兩地邊境的安民軍。得到的結果是,安民軍不拒絕他們這些商旅的進入。可在黑省行商,必須遵守安民軍的規章制度。
這些商人,從最初的小心試探,到後面慢慢感受到黑省百姓的消化潛力。自然加大在黑省行商的規模,很多人透過蒙古,往黑省大量運輸民用物資。
相同的,這些商人也從黑省,帶走他們所需要的東西。這也意味著,黑省的商業貿易,再次興盛起來。甚至在滿州里,安民軍還設立了商貿區。
不論來自那國的商販,都可將貨物運到商貿區,與沙俄過來的商人進行交易。而安民軍要做的,就是保證這些商人在滿州里的安全,同樣收集相應的商稅。
漸漸的,伴隨著這些商人的進入,黑省百姓日子變好起來的訊息,還是吸引不少內陸的百姓遷移。對於這些遷移的百姓,安民軍同樣給予發妥善的安置。
本身黑省就地廣人稀,這些遷移而來的百姓,本就為活命而選擇遷移而來。看到安民軍給他們提供吃住的地方,甚至給他們分配可開墾的田地,這簡直是不敢想象的好事。
別說那些內陸來的百姓,就目前生活在吉省與黑省接壤的百姓,很多人都選擇離開家園,往黑省安民軍的控制區遷移。目的只有一個,希望一家人的生活能過的好一些。
人口的增多,讓安民軍治下的民生機構,負擔加劇之餘,卻也慢慢盤活了各城的民生經濟。最明顯的,就是各地的糧田,都有了明顯的提升。
亂世糧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安民軍除了限制百姓將糧食私自出售外,同樣鼓勵百姓開墾荒地。另外大量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