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主便,大帥請!’
對於劉興華的安排,張之洞自然沒什麼意見。為了讓親衛們不要擔心,張之洞還特意讓身邊的貼身親衛,去交待吩咐一聲,讓親衛們遵從許仁懷的安排。
這是劉興華的帥帳所在地,按理不應該讓他們進來。可劉興華沒將他跟這些親衛分開,還安排了吃住,張之洞自然不希望自己的親衛,在這裡惹出什麼禍端來。
此次他來東北,目的就是希望跟劉興華好好談一下。儘快結束這場,因為遷移百姓而起的戰爭。如果再打下去,只怕朝廷真要遷都避難了。
進到劉興華的帥帳之中,看著蒙古包式的帥帳裡面,也就擺了幾張小椅子。上面擺放的菜並不多,卻也足夠張之洞跟他的貼身親衛吃飽。
隨著酒過三巡之後,張之洞很適時的道:“劉大帥,想必你也清楚,這場仗繼續打下去,對我們雙方都沒利,反倒讓洋人看了笑話,不知貴軍能否罷兵休戰呢?”
對於張之洞的話,劉興華笑著道:“張大人,從始至終,這場仗我就沒想打。你應該清楚,戰前我分別給朝廷還有北洋大臣袁世凱去過電,希望他們解除禁令。
正如你所言,不論是東北軍勝,還是朝廷新軍勝,傷的都是自家人的元氣,憑白讓洋人看熱鬧。但這一戰已經打了,我也需要給東北的百姓跟手下人一個交待。
總不能,裝做什麼都沒發生一樣。你們說要打就打,你們說不想打那就不打。這樣的事情,換成老大人身處我這個位置,又當如何處理呢?”
‘劉大帥,真人面前不說假話,我想你們東北軍,只怕也沒做好南下的打算吧?以我對你的瞭解,你是個對內抱有仁義之心的將領,對外卻是個眼裡容不下沙子的悍將。
這次確實是朝廷失禮在先,但你應該清楚,朝廷這樣做也是不得與為之。若是任由你遷移各省的百姓,那朝廷幾個賦稅大省,都將面臨無稅可收的境地。’
對於張之洞的坦白,劉興華卻搖頭打斷道:“張大人,這點請恕漢青不能認同。如果這些百姓,在朝廷治下真過的好,他們又何必遷移來東北呢?
有誰願意,背井離鄉來關外討生活呢?百姓遷移,何嘗不是活不下來,為救一條活路才來東北的呢?朝廷若不想讓百姓遷居,為何不想想多施仁政呢?”
這樣的質問,讓張之洞一時還真不知道怎麼回答。畢竟,劉興華說的並沒錯,百姓若有活路的話,誰願冒著風險遷移到東北來討生活呢?
沉默片刻道:“那劉大帥有何條件,才願意休兵罷戰呢?真打下去,朝廷到時自會遷都。如果真那樣的話,只怕天下皆時必將大亂,這是大帥所期望看到的嗎?”
很直接丟擲這個話,張之洞也想聽聽,劉興華到底打算怎麼辦。如果劉興華是個聰明人,他應該知道什麼叫適可而止。
面對張之洞的話,劉興華也很痛快的道:“不錯,那怕我不喜歡京師那對母子,還有那些不幹正事,天天想著爭權奪利的王公貴族。可天下百姓是無辜的!
這戰可以停,但我需要朝廷記住,如若再敢興兵挑釁東北軍。下次我再興兵的話,不搗破皇城不收兵。我若不想讓她們母子活,她們就絕對活不下來。
這話雖然在張大人看來,有些大逆不道,但還請你直言相告。我劉漢青的脾氣,也沒想象的那樣好。只此一次,下不為例!”
那對母子說的是誰,張之洞自然知道。敢說出這樣的話,足以說明劉興華對朝廷,根本就沒什麼好感啊!(未完待續。。)
第二百二十一章 戰後餘波
做為清廷的漢臣,張之洞很清楚慈禧的權力慾*望有多重。最新章節全文閱讀△↗,。。前次八國聯軍進京,讓這對母子再次品嚐到喪家犬般的滋味,也讓天下人看明白清廷有多虛弱。
為了保證東南不亂,張之洞憑藉自身的能力,以及跟洋人們的關係,最終簽定了‘東南互保’的協議。而這恰恰反應了,朝廷皇命已經很難做到唯命是從了。
如果八國聯軍進京時,清朝那些官員將領真能用命力保,或許結局就會是另外一個樣子。很可惜,得出的結論卻不是慈禧所期望看到的。
面對劉興華直言不諱般的威脅,張之洞也很清楚對方不似開玩笑。這樣的話,換成其它人說出來,肯定會被治於大逆不道謀逆之罪。
可換成劉興華,只怕那對母子真要好好想想,將來要不要繼續招惹到東北軍。如果敢再招惹的話,也要小心有沒有機會,能在東北軍破城前脫離京師。
‘行,只要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