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孫剛最開始不是不想請出它們,只是喜鵲是國家保護動物,萬一被兩隻老鷹弄死幾隻也是被這些鳥雀煩的沒辦法了。
時間轉瞬即逝,果園裡的清香越來越濃,桃子慢慢都變紅髮軟。遠遠望去,山坡上的桃樹紅豔豔的一片,樹枝上到處都掛著像小燈籠一樣的桃子。
七月的天,驕陽似火,偶爾下過的陣雨仍打不溼乾裂的黃泥路面。路面上,起了厚厚的一層泥粉,踩上去發出“撲撲”聲。這個當口,卻是桃子成熟的季節。
城裡的人啊,吃著桃子一定還以為在桃園裡摘桃子是一件十分有情、有趣,十分浪漫、逍遙的美差;一定是以為像電影《摘蘋果的時候》中,那些穿著漂亮的姑娘們在蘋果園裡的情景了。差了!差了啊!悶熱的桃園裡,展現在人們眼前的是一群頭戴草帽、身穿長袖、頸掛『毛』巾、悶熱無比,滿身臭汗的樣子。
不說假話,摘桃子真的是一份苦差使。除了頭頂烈日、汗流浹背不說,就是桃子上的『毛』,已然弄得身上十分的“癢癢”了。這還不算,最要命的是桃葉上的那一條條“彈眼綠睛、腰粗體壯”的足以讓人望而生畏的“洋揦子”。不是嗎,你看,摘桃子的人在大熱的天個個穿著長袖衣服,就是為了防刺。縱然這樣,有時轉身不慎,溼透的後背、肩膀、腰裡碰到桃葉上的“刺『毛』”被猛刺一口,頓時面板起槓,痛得“哇哇”大叫,趕緊擦清涼油也一時無法解痛,幾分鐘後,被刺的地方腫起一片,張開的汗『毛』孔個個畢現。
大清早,家裡來了很多幫忙的人。
為了嚴防桃『毛』的侵襲,大家是全副武裝,不顧夏季的炎熱,手套、長袖上衣、帽子、口罩一一備齊。
一行人每人手裡挎著籃子,有說有笑的來到果園,茂盛的桃林映入眼簾,蔥蔥翠翠。那些圓圓的桃子安靜地藏在綠葉叢中,你擠我碰,隱隱約約『露』出紅紅的臉蛋,可愛極了。桃樹個子不高,所以,大家都彎著腰小心翼翼地鑽進桃林深處。現在,正是桃子成熟的季節,每棵樹都是碩果累累。
一簇簇的桃子粉裡透紅,一股香甜的氣息撲鼻而來,真是讓人垂涎三尺。
桃樹並不高,但樹齡可不短,因為枝幹粗大,虯勁盤結,樹幹上滲出一團團的琥珀『色』的桃脂,孫剛拿著盆子收集了不少,等中午給大家做桃脂燒肉。
“剛哥,你弄這幹啥啊?”孫剛最小的妹妹孫小雨問道,她放暑假了,爸爸還在醫院住著,媽媽和哥哥在醫院照看著,她就暫時住在『奶』『奶』家裡。
“給小雨燒肉吃啊。”這個小妹妹是全家人的小寶貝。
“剛哥,這能吃嗎?”小傢伙還一副不敢相信的樣子。
“那中午你別吃啊,”大家哄的一聲笑開了。
一顆顆粉紅的大桃將綠油油的桃林點綴得分外妖嬈,給人平添幾許收穫的喜悅。一行人,開始了忙碌的勞動。這是一種體驗豐收的喜悅,親自動手摘下果實,有什麼比收穫更讓人感到幸福的呢?
桃子伸手可摘,新鮮欲滴,有人還未摘幾個,就迫不及待地想吃了。鑽進桃樹下面,抬頭望,感覺桃子實在太可愛,個個『露』出紅紅的臉蛋,嬌羞地躲在樹葉下面。那桃子結得稠密熱鬧,有的像冰糖葫蘆一般有秩序地串在枝條上,小小的枝椏眼看就要不堪重負了,讓人驚歎生命的任『性』和毅力。
面對伸手可及的桃子,猶豫再三,不知從何處下手,因為目不暇接的桃子,讓大家對它產生了某種希望,總想也許還有更大更漂亮的桃子在等著去摘,所以所摘的桃子並不多,而孫剛的那個辦事潑辣的小姑,手腳麻利,轉眼間籃子就堆起來了。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
桃之夭夭,有蕡其實。
桃之夭夭,其葉蓁蓁。
不好用語言來讚美,水汪汪的,臉頰緋紅緋紅的,小嘴紅嘟嘟的,看著就想吃。
孫剛選了個大桃子,這個桃子黃中透紅,看起來水靈靈的,用鼻子一聞,淡淡的芳香撲鼻而入,使人心曠神怡。孫剛終於忍不住了,揭開表皮,一股濃郁的沁香充滿整個口腔。
桃子和一般水果不同,養人養胃,多吃無妨。傳說中王母娘娘的蟠桃,吃了就可以長生不老。宋代詩人王安石在《元日》中寫道:“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曖入屠蘇。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在古代,我國民間每逢過年,有在大門的左右懸掛桃符的習俗,後來才演變為春聯。突然想起嶗山道士,總是用桃木來除妖捉鬼,難道桃木真有不可預知的能量?不得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