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部分(2 / 4)

間瞥了一眼木屋的牆角,老乞丐已經不在那裡了……撒完尿回屋時,他望了一眼祝由靈棺內,客家嬤嬤也沒有在裡面睡覺,奇怪,他們都去哪兒了呢?

屋外月色清涼,風兒吹過,沈才華的倦意已去,於是繞著木屋尋找嬤嬤和那個老乞丐。小溪旁,溪水倒影一彎殘月,有魚兒在水中游動著,還不時的躍出水面,砸出一圈圈漣漪。沈才華想到了吸子一天沒有進食了,於是將熟睡中的吸子筒輕輕的浸入了溪水中。

吸子筒伸了個懶腰,身子在清澈的水底慢慢的展開,腹面圍攏進來許多小魚,然後將它們捲起來,用吸盤慢慢吮吸著它們的汁水。

沈才華蹲在岸邊饒有興致的看著吸子進食,須臾,他瞥見了水中有幾條白顏色的小蝌蚪,扭動著身軀遊動著。在婺源鄉下住的時候,青蛙倒是捉過不少,可奇怪的是,自己還從來都沒有見過白色的蝌蚪呢。

他伸手去捉,可剛一入水,小蝌蚪的身子一晃就都順著溪流跑掉了。有孩子就有娘,這些白色的小蝌蚪是從溪水中順流而下的,那麼上游一定會有它們的父母——白色的大青蛙,沈才華想。

吸子吃飽了,對著沈才華頑皮的眨了眨眼睛,平躺在水面上。

“我們去兜兜風。”沈才華說著跳到了吸子身上,手裡抓緊吸盤,沿著溪水逆流而上。

小溪的盡頭是西山山腰陡峭的石壁,岩石下有個一人多高的小山洞,水就是從那裡流出來的。沈才華手抓吸盤,探頭朝裡面望望,洞內陰風習習,令人感覺不寒而慄,正猶豫著打算返回之際,吸子卻帶著他徑直的漂浮進去了。

洞內黑漆漆的伸手不見五指,惟見遠處有一絲微弱的光線,漸漸的,沈才華的鼻子裡聞到了一股淡淡的狐臭氣味兒,就像有的人腋毛下的那種味道,隨著那光線越來越近,氣味也就越發的濃了。

這是一個寬闊的石廳,穹頂處有一個垂直的洞,通至山頂,有清涼的月光倒射進來。石洞中央有塊天然青石臺,四周被清澈的泉水包圍著,水中冒著泡泡,蒸騰著白色的霧氣。

石臺上盤腿坐著兩個男人,渾身赤裸裸的一絲不掛,在他們身子的四周,蹲著一圈巨大的白色紅眼睛大蟾蜍,個頭如小豬一般,身上滿是疙瘩虯結,總共有八九隻之多。

其中的一個男人身形肥胖臃腫,肚皮上耷拉著多層肉褶,雙目緊閉著一動不動,白嫩的面板汗漬漬的發著亮光,那狐臭味就是從他的體內散發出來的。

另一個男人相貌奇醜無比,發禿齒豁,睜著一雙白矒矒的瞎眼,身子卻是光滑細膩之極,肌肉健美豐滿,如小夥子一般,此人不是別人,正是那個老乞丐。

此刻,沈才華早已是驚愕得目瞪口呆了……

第四十章

沈才華四周瞧了瞧,沒有發現洞中還有其他人,客家嬤嬤也不在這裡,他小心翼翼的踏上了石臺,仔細的觀察著那些體型巨大的白色蟾蜍。

蟾蜍也叫“苦蠪”、“蚵蚾”,不過民間還是普遍稱其為“癩蛤蟆”。蟾蜍身體表皮上生長的那些疙瘩,裡面有白色的漿汁,學名叫“蟾酥”,可以消炎。最有用的就是它褪的皮“蟾衣”了,不但對無名疽癰有奇效,而且還能治療白血病和各種癌症。

李時珍在其《本草綱目》中稱:“蟾衣乃其蓄足五臟六腑之精氣,吸納天地陰陽之華寶,如若獲之一,一切惡疾,未有不愈”。

不過,幾千年來,人們只知道蟾蜍能蛻衣,但卻始終拾不到蟾衣,因其每年只在盛夏暴熱的夜晚,借雷鳴電閃之時蛻衣一次,且邊蛻邊吃,蛻完吃盡,極難採獲,故而醫聖張仲景嘆曰:“蟾皆拾,衣不現,奇也”。

鄰近的一隻白蟾蜍長著一對凸起的紅眼睛,看見沈才華走前,雙目圓瞪,突然“呱……”的爆鳴一聲,咽喉兩側倏地鼓起了兩個碩大的氣囊,嚇了小才華一跳。

看來它們並不歡迎不速之客的到來,沈才華趕緊把邁出去的一條腿縮了回來,心中尋思道,客家嬤嬤把老乞丐送到這山洞裡,是想用白蟾衣醫治他脖子上的肉瘤麼?

他又把目光瞥向了另外的那個肥胖的男人,此人約有五六十歲,端坐在那兒像個死人一般,毫無生氣,莫非他也像客家嬤嬤的老頭子一樣,是具汗屍?

腳下的泉水裡遊動著成群的白色小蝌蚪,沈才華站到齊膝深的水裡,伸手想去撈幾隻上來,可是那些小東西狡猾的很,手剛入水便逃之夭夭了。

吸子沉入水底,伸展開了腹面,兜住了一群蝌蚪圈起升至水面,然後開啟一道縫隙,失水的蝌蚪們驚慌失措的亂成了一團。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