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部分(3 / 4)

小說:華姝 作者:浪劍飛舟

看清楚那燈上的字,卻是恍然大悟。

原來,在那風中輕漾燈影的燈籠上,寫得的不是旁的,只一個墨黑大氣的“謝”字。

只問,如今在這陳郡,能得百姓這般尊敬,有著超與紛繁俗世之外,卻又頗為低調內斂的世家大族,除了這謝家,還能有誰?

那外客驚詫之下,不由壓不住心底的好奇又問道:“不知那舫上該是謝氏哪位貴人?”

那搖槳人聽了這話,不由一笑,到底是外地人。想到那舫上的人,唇角更是一揚,頗有幾分與有榮焉的姿態。

“您再瞧,能叫這兩岸歌樓遊舫的小姐們如此拋頭露面的,除了咱們陳郡的謝家大公子還能有誰。”

話音一落,眾人更是驚然出聲,轉頭看去,果然在那畫舫周圍遠遠地停著好幾只教坊歌樓的遊舫。

大興上下皆知,陳郡如金陵,是個紙醉金迷,用滿眼繁華堆起來的金玉之地,而這教坊歌樓更是被捧得極高,是古今文人墨客,官宦雅士極愛流連,不吝墨寶之地。

水漲船高下,這陳郡教坊歌樓的女子,也如金陵一般,非旁地可比,皆是隻玩陽春白雪的文女,雅妓。出行從來都是眾人擁簇,從小學的便是丹青、投壺、鬥茶、流觴這些文雅之物,而能將她們請動,前去宴席作陪助興的,不僅要一擲千金,還得要身份地位。

除了貴族達官,便只得頗有名氣的文人才子了。

因而,這些女子向來少有露面,便是被眾多文人墨客捧紅的“金陳八絕”,這金陵、陳郡兩地的尋常百姓至今也只聽過文人墨客揮毫潑墨的讚歎,卻從未見過其人。

可如今呢?

那些個外客略目一掃,只見那謝家畫舫周圍遠遠地停著數只裝飾華麗的歌樓遊舫,不少韶齡女兒都扶窗遙望,大膽一些的,更是走出了船頭,親自舉起了手中的提燈遠望,好似這遠遠地,便能看到那船中人一般。

如此一瞧,這些外客不由覺得幸然,初次來陳郡,便能一睹這歌樓美人的風采,還能遠遠一見這盛名大興的“陳郡公子”,確實不虛此行了。

而此時舫內的人確是渾然未覺,一眼看去,只見這舫內實在與尋常畫舫沒什麼不同,可若是靜靜打量,便會覺得,著實是低調奢華的異常。

南窗下的長案上擺著的祭藍釉玉壺春瓶,是唐明皇笑稱為“梅精”的梅妃冬日插梅的梅瓶,壁上懸掛的《陶轂贈詞圖》出自於名家唐寅之手,許久未曾見世,只讓人以為已然遺世。這滿目而去,樣樣拿出來,無不是價值連城的物件。更莫說那琅琊王羲之揮毫時所用的青花聖主得賢臣頌的筆筒,和懷素的青玉竹節鎮紙了。(多為胡謅,考究黨請忽略。)

淡淡的安悉香縈繞於室,雖是停在水面,畫舫卻是平穩如在平地,室內空無一人,只窗下一個長身玉立的身影,少年月白長衫,如玉的容顏頗為平靜,左手執書卷,負手凝眸,似是看著窗外晦暗的夜色,眸色平靜而溫和。

一個略顯急切的腳步聲漸漸靠近,直至房門輕推,一個利落的身影規矩小心地走了進來,而窗後少年的身子卻是巋然不動,恍若未聞。

只見進來的那人打扮整潔不俗,眉目間是難掩的欣喜,從袖籠下小心地抽出一封潔白的信封,隨即微微彎腰,雙手恭敬地遞至眉前。

“公子,京城來信了。”

眼前的身影微有所動,只見那少年微微側目,一雙平靜的眸子像極了這水面粼粼的月色,安然而美。

少年修長的手指已伸至面前,那隨從急忙笑著將信遞到少年手上,少年收回手,走至書案後,以銀片狀的物什輕輕揭開信封上加封的紅泥印,隨即食指與中指輕輕抽出內裡薄如蟬翼的信箋,輕輕抖開,一陣淡淡的幽香浸鼻而來。

少年唇瓣漸漸上揚,是梨花香。

燈下少年的溫然一笑,絕世而靜好,竟將窗外那水波之上粼粼的落花燈影也生生比了下去。

待少年的眸光再落在那桃粉的薛濤箋上時,少年平靜的眸子多了一絲驚異,隨之凝為讚歎與欣賞。

能將一朝巾幗的胸懷與氣度摹出這般的程度,已是十分難得。

這位三年未見的表妹,越來越讓人想不到了。

身邊的隨從見少年唇角含著溫暖的笑意,不由一邊小心往過湊,一邊問道:“公子,姑奶奶都回了什麼?”

少年聞言,唇角揚的更高了幾分,將信小心疊好收起,重新歸置回信封中,再小心平展的放進一個長形錦盒中,語氣平緩而溫和道:“不是小姑母,是九兒表妹。”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