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也有例外。德勝門有座尼
姑庵叫三聖庵,庵裡的素齋清新淳爽,是眾所稱道的,尤其是正二月到
庵裡進香隨喜,她們都會奉上一盂什錦粢團款待施主的。名為粢團,
實際就是什錦素餡兒元宵,吃到嘴裡藕香淑郁,蘸若椒風,比起一般甜
鹹元宵,別有一番滋味。當年八方風雨會中州的吳子玉的夫人,就是
三聖庵的大施主,只要在正月裡到什錦花園吳玉帥府上拜年,跟玉帥
手談兩局,大概三聖庵的什錦元宵就會拿出來饗客了。來到臺灣二三
十年,每年元宵節前後,大街小巷,到處都是賣元宵的,足證民豐物阜,
想吃什麼有什麼。
蜂糖糕和翡翠燒賣
我雖然是道道地地的北方人,可是小的時候,跟隨家人經常在大
江南北跑來跑去,所以對揚州鎮江以及裡下河一帶葷素甜鹹各式各樣
點心,吃得不少,因此印象也深。來臺若干年來,每一縣市都有以淮揚
麵點為號召的大飯館,可是有幾樣麵點,始終沒見哪家飯館賣過,每次
跟蘇北朋友小酌,談起這幾樣麵點,大家都有早點回到故鄉,一飽饞吻
的想法。
提起“蜜糕”,可算是一件有歷史性的甜點了,而且除了揚州,還沒
聽說哪兒有賣蜜糕的。據揚州父老傳說,五代時合肥楊行密(在唐昭
宗時候,曾任淮南節度使,因為他仁厚淵識,深得庶民愛戴,後封吳王,
在位十五年。)酷嗜蜜糕,因為“密”“蜜”同音,大家避他名諱,又因糕發
好後蜂窩累累,所以改叫“蜂糖糕”。現在年輕一輩的蘇北朋友,說蜂
104唐魯孫系列·酸甜苦辣鹹
糖糕有的吃過,有的聽說過,要是說蜜糕,下一代的青年人知道的恐怕
少而又少啦。
揚州有一鹽商聯合辦事處,叫四岸公所,鹽商精於飲饌是出名的。
揚州鹽商因為清朝乾隆皇帝三下江南,巡幸揚州,鹽商們供應皇差,一
切稱旨,所以他們大宴小酌,靈餚珍味,玉食爭香,早就馳名全國。他
們治事之所,有位大師傅,做蜂糖糕非常有名。筆者吃過那裡做的蜂
糖糕,當時年紀還小,記得一塊蜂糖糕比十二寸的蛋糕還要大,可能是
籠屜有多大,糕就配合籠屜大小而蒸的,所以糕的大小,是跟籠屜大小
相吻合的。當時只覺著糕一進口,鬆軟香甜,用不著咀嚼,是甜點心裡
最好吃的一種而已。後來每次去到揚州,因為小時候對蜂糖糕的印象
特深,所以必定吃一兩回,而且還要買幾塊帶回北平饋贈親友。
我在揚州,多半是住左衛街的“如來住”,離住處不遠,有一家五雲
齋,聽說他家做的蜂糖糕在揚州來說是首屆一指的,後來東夥發生爭
執宣告收歇,轅門橋有一家麒麟閣就繼之而起大享盛名了。麒麟閣是
一家經營南北雜貨的茶食店,並不是專賣蜂糖糕的,可是因為他家蜂
糖糕做得精緻,反而麒麟閣以蜂糖糕而馳名京滬了。
當年上海以揚鎮菜餚細點為號召的飯館餐廳很多,可是上海的揚
鎮飯館,還沒聽說哪家有蜂糖糕賣的。後來升了一家“玫瑰食譜”,專
門以揚州麵點招徠顧客,自認不賣蜂糖糕為美中不足,於是派人到揚
州麒麟閣想把做蜂糖糕的大師傅花幾倍的工資挖到上海來,可是人家
重義輕利毫不動心,竟然一口回絕。人家說得好:“年近古稀的人,有
碗粗茶淡飯就算了,還想賺什麼大錢?如果為了多弄幾文,還把老骨
頭擲到異鄉,那才划不來呢。何況老東家待我不薄,就在家鄉吃碗安
穩的太平飯吧!”這件事是揚州聞人潘頌平親口說的,此話料想不假。
由此可見,當年老一輩的人,論交情講道義、一諾千金的作風,的確是
令人欽敬的。
究竟做蜂糖糕有什麼訣竅呢?據富春茶社陳步雲老闆說:“麵粉
要用細籮多篩幾遍,同時發麵要用真正的麵肥(北方叫起子)。如果用
發粉一類發酵劑發麵,蒸出來的蜂糖糕,就像廣東的馬拉糕,發雖發得
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