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部分(3 / 4)

小說:酸甜苦辣鹹 作者:

人稱張大爺,在法租界是位有頭有臉的人物,他祖上就是以賣嘎巴菜

起家的。據張大爺說,早先他祖父在法國教堂前賣嘎巴菜,有位石家

莊皮貨老客天天來吃。有一天那位老客忽然暈倒在他的攤子前,等把

那位老客連撅帶掐救醒過來,敢情老客是皮貨銷完,遇著腥賭,一夜之

間,賣皮貨的銀兩全部輸光,急氣一攻心,所以就暈了過去。祖父心腸

一軟,給湊了幾個錢當盤川,讓老客趕快回家。過了兩年,忽然有人給

帶了四個大麻袋來,開啟一看全是口外特產最好的口蘑丁,口蘑熬湯

比雞湯都鮮,口蘑之中又以口蘑丁_最鮮,所以價錢最貴。原來皮貨老

客是張家口一家大口蘑店的少東家,到天津來販賣皮貨,是家裡讓他

出來闖練闖練的,想不到偶一涉足賭場,差一點兒客死異鄉,四麻袋口

蘑丁,也不過聊表感謝當年援手之德罷了。從此張家的嘎巴菜,每天

就改用口蘑丁熬湯啦。人人吃了他家的嘎巴菜,都覺得除了鮮美味厚

外,還帶點滷煮雞的湛香,別家賣的嘎巴菜如何能跟他家來比呢,所以

不幾年老張家大廈連雲,也變成張莊大橋一帶數一數二的富戶了。

筆者吃過他家的嘎巴菜,的確與眾不同,足否還用口蘑熬湯就不

得而知了。

武漢三鎮的吃食

武漢三鎮,從歷史上看,在三國時代,龍爭虎鬥,已是兵家必爭之

地。從地形上來說,地處九省通衢,長江天塹,水運總彙。開埠既早,

商賈雲集,西南各省物資,又在武漢集散,所以各省的盛食珍味,靡不

悉備,可以比美上海。因而武漢跟北平一樣,談甜鹹小吃多到不勝枚

舉,可是要找一家真正湖北口味的飯館,就是湖北老鄉,還不一定能指

出哪家是真正湖北館子。當年上海有一家“黃鶴樓”,現在臺北有一家

“京殿”,據筆者所知,正式挑明是鄂省口味的,也不過僅此三兩家

而已。

漢口青年會對門有一家三層樓的飯館,叫“大吉春”,樓寬窗明,大

宴小酌,各不相擾。整桌酒席是江浙口味,小酌便餐則潮汕淮揚兼備,

潮州廚師做魚翅是久負盛名的。大吉春的大蝦煽包翅,一般吃客都公

170唐魯孫系列·酸甜苦辣鹹

認是他家招牌菜,魚翅發到適當程度,用火腿雞湯煨好,然後再用明蝦

來炯,翅腴味厚,蝦更鮮美。當時青年會總幹事宋如海非常好客,遇有

嘉賓蒞臨漢皋,總是信步到對門大吉春小酌,雖然是小吃,他經常喜歡

點一隻大蝦煽包翅。那時物價便宜,所費不多,小吃而用包翅算是夠

體面的了。梅縣謝飛齡兄當年任大智門統稅查驗所所長,他說:“想不

到在漢口能吃到真正的家鄉(潮汕)菜,真是件不可思議的事。”

“蜀腴”,顧名思義當然是四川口味的菜館,老闆劉河官是四川成

都觴園少東家,出川到漢口來闖天下,想不到一炮而紅。民國二十年

左右,在漢口請客吃川菜,非蜀腴莫屬。後來河官年事漸高,就不大親

自上灶掌勺啦,可是遇有知味之士,他還是抖擻精神不吝一顯身手。

他最拿手的菜是水鋪牛肉,據說是跟家裡一位老傭人學的。他先

把兩分肥八分瘦的嫩牛肉,剔筋去膜,快刀削成薄片,芡粉用紹酒稀

釋,加鹽糖拌勻,放在滾水裡一涮,撒上白胡椒粉就吃。白水變成鮮而

不濡的清湯,肉片更是軟滑柔嫩,比北方的涮鍋子又別具一番風味。

這道菜,肉要選得精,片要切得薄,作料要調得恰當,水的熱度更有關

肉的老嫩,看起來雖然簡單,可是做得恰到好處還真不容易。筆者在

蜀腴吃過一次後試做了幾回,不是肉意,就是湯裡沫子多,始終沒摸到

這道菜的竅門。後來來到臺灣,才知道張大千先生府上也善制水鋪牛

肉,並且將其列為大風堂名菜之一。

蜀腴的青豆泥也是別處吃不到的一道甜菜。這道菜先把青豆研

得極細成泥,脂油白糖熬成糖漿,然後把豆泥混入,速炒帶攪,漸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