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險也一知半解,極易掉進騙子們精心設計的詐騙陷阱。
精明的騙子們也注意到這點,針對中國“肥羊”的特點採取了更狡詐的欺騙術:他們會一反“騙子不露面”的定式,主動出沒於廣交會、華交會等正式場合,利用廠商急於簽單的心理行騙;他們會在東莞甚至北京設辦事處、聯絡站,利用廠商“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的心態減弱其防範心理;他們會抓住廠商“積小信為大信”的思維定式,先規規矩矩做幾筆小生意博得信任,等客戶放心簽下鉅額合同,在無擔保抵押前提下放心交給大單,再一口吞噬。如一家叫ZEFNigeriaLtd的奈及利亞公司即以此法詐騙上海某公司40多萬美元貨物,此前5年的多筆小合同均無異樣,另一名叫穆斯塔法的尼日人在多哥以同樣手法鯨吞上海某公司近80萬美元貨物,此前近1年時間裡,他竟是該公司在多哥洛美最主要客戶之一,放貨總額一度高達數百萬美元,若非該公司負責人察覺苗頭不對緊急措置,損失將更驚人。今年3月,山東德州一家企業一次就收到迦納12個“部委”的鉅額招標採購資訊,總金額竟高達1。2億美元。
這些騙子有恃無恐,臉皮厚得驚人,即使被戳穿也毫不在意。那個穆斯塔法在事發後竟厚顏無恥跑到受騙公司在洛美的門市部要求“繼續合作”,甚至打電話威脅該公司“不要逼人太甚”;一個尼日籍“商人”常駐北京,因騙術拙劣屢屢被戳穿,他卻毫不在意,不但仍若無其事常常光顧“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