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世的劉厚也許是個優柔寡斷的人,但是在今生,他早就學會了果斷。前線無時無刻在死人,當然,也許死的是敵人,也許死的是自己人,但是身為決策者,稍微猶豫片刻,可能就會導致前方多死很多人。
劉厚就算一開始不明白這些道理,打了那麼多仗,見得多了自然也就懂了,所以,他沒用多久就做出了決定,下令暫時收兵。這時候汝南城內已經有多處燃起了烈火。這些烈火有些是魏軍為了阻擋或者消滅蜀軍而點起來的,也有些是被蜀軍主動引燃或者意外引燃的。
隨著蜀軍的撤退,他們又用火箭或燃~燒~彈主動點燃那些堵在前面的易燃物。頓時,汝南城的著火區域猛增了幾倍。劉厚在望樓上遠遠望過去,圍繞著前線亮起了一條長長的火線。這條火線圍成了一個不規則的半圓,將佔領區圍了起來。
有這條火線阻擋,蜀軍固然無法繼續進攻,魏軍也無法趁著蜀軍撤退追擊,蜀軍可以從容撤退。火勢越來越大,魏軍為免原來準備用來阻擋蜀軍的燃料被燒盡,只好組織人手救火。不過這個時代沒有救火車,救火完全是靠著人手用水桶提水和用東西撲打,城裡水源也是個問題,很多地方只能靠從水井打水救火,其救火效率可想而知。
而蜀軍佔領區則不同,這邊沒有堆滿各種易燃物,蜀軍人數多,訓練有素,而且救火策略得當,很快就控制住火勢蔓延的勢頭。蜀軍的救火策略很簡單,在火勢蔓延的前方找到適當的地帶,拆除、搬走所有可以燃燒的建築和物料,形成隔離帶。
很快,空中偵察部隊就發現,魏軍隱隱有控制不住火情的現象。指揮部收到這條情報,劉厚還沒來得及做出反應,司馬懿又開口建言:他建議馬上用熱氣球向魏軍控制區分散投擲燃~燒~彈,使得這些區域到處著火,魏軍為了救火必然疲於奔命。如此一來,很快就可以不費吹灰之力拿下整個汝南城。
他話音剛落,鄧芝又出來反對:“陛下,請誅此賊,此人居心叵測,欲陷陛下於不義。”
劉厚聞言,在心裡翻了翻白眼,這個傢伙,看來是存心要和司馬懿作對了,動不動就請誅此賊,好像司馬懿和他有殺父之仇一樣。不過心裡想歸想,他表面上還是不動聲色地問道:“鄧愛卿何出此言啊?”
鄧芝接著道:“陛下,司馬大人這一計端的陰險毒辣,如果在全城到處投擲燃~燒~彈,火情必然呈四處開花之勢,魏軍必然再也無法控制得住火情。這樣做固然可以給魏軍造成重創,可是,司馬大人想過沒有,城中的百姓會是什麼下場?
如果說,魏軍還可能從各個城門跑出去一些,可是那些手無寸鐵的百姓呢?他們又怎麼爭搶得過這些士兵?最後的結果必然是魏兵被燒死大半,而百姓則全部被燒死於城內。請問司馬大人,百姓何辜?
此事如果傳出去,陛下必然被世人認為是一位不顧百姓死活的暴君,就算是將來史書上,關於這段歷史恐怕也不會好看。”
劉厚本來對鄧芝的反對也是不以為然,可是聽鄧芝這麼一說,也是心頭一凜,鄧芝的話也不是完全沒有道理,現在自己的身份不同了,要注意的事情更多,眼光也要放得更長遠,做事情不但要放眼整個天下,甚至還要放眼歷史影響。
想到這裡,劉厚登時有點束手束腳的感覺。這樣不能做,那也不能做,的確有種很不爽的感覺。
從最近幾位謀士的表現,劉厚也發現,他們都有自己的特點,司馬懿的反應很快,計謀層出不窮,但是他為了達到目的有點不擇手段。很多時候他並不會考慮百姓的利益不會考慮其他人的感想,更別說歷史影響。
而鄧芝則屬於道德衛士型別的,凡事都會站在道德制高點考慮問題,每件事都要考慮天下人的看法和歷史影響。當然,他也會竭力維護皇帝的形象
“哼!婦人之仁,焉能成事。為了早日一統天下,這點犧牲在所難免。更何況,曹魏是逆賊,他們從賊,在皇師到來之時,還不思悔改,不及時反正,本就該死,何來無辜一說。”司馬懿振振有詞地道,渾然沒有想起,他原來就有過“從賊”的經歷,而且他的家族現在還在繼續“從賊”。
劉厚知道不能讓他們沒完沒了地吵下去,這個時候應該迅速結束這個話題,將話題引到正軌,於是,不得不出來做和事佬:“司馬愛卿的妙計的確不錯,四兩撥千斤,不費吹灰之力就能解決掉魏軍。不過,鄧大人的意見也對,我們畢竟是皇師,做事不能肆無忌憚。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百姓是水,朝廷是舟,我們做事還是要儘量不傷害到百姓方為上策。勞煩各